(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一民族中学,青海 玉树 815399)
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指的就是兴趣对一个人所产生的受益是如此强大。所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满足学习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具有趣性点、启发性的事例和做法来激起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物理教学更是如此。物理学科中有不少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还有许多带有刺激性的实验,都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有利于强化学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耳聆听,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不断推进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学习,既要学理论知识,又要学实验知识,理论知识是为顺利完成实验打基础的,实验是验证有关物理原理,解决有关疑难问题的突破口。物理知识面广,内容深,所有物理知识,即: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实验操作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激活思维、知识形成、记忆强化、自学能力发展以及激发兴趣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训练学生的技能,通过实验可将学生的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使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建立科学的思想方略,树立科学的物理思想,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合,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物理学习的文化素质。
中学物理知识可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等五大板块,这五大板块之间的某些物理规律的知识体系之间其实是有机地联系着,都贯穿在物理学中,如: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牛顿运动定律等。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基本知识,并掌握基本知识,然后要求学生找出各知识体系间的联系,可以是宏观上的联系,也可以是微观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总结、归纳并结晶出有关联系点,寻找出规律,这是一个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者科学思想逐步形成以及逐步树立的过程。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介,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实验通常有三种方式,即: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实验室实验。往往在教学中,由于课时安排太紧,设计讲授内容太多,课上时间不够用等原因形成了教师的演示实验替代了学生实验,以及替代了实验室实验,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讲实验题,而通过做实验去验证实验结果的却很少,学生通常是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他们解答书面实验通常回答的很好,而在实践或实验操作中可往往束手无策或不知所措,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实验任务,从而使学生的理论性较强,而实验操作能力较差,总称为高水平,低能力的学者,相当于人们常说的“飞机上挂暖瓶,是高水平”的人。
社会需要的是实践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为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多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去探究和创新,做到理论与实践、实验相结合。通常学生做实验,往往是机械地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缺乏自我实验的创新,这样的实验过程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发展,而且还限制了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实验方式可以是学生独立实验,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实验,把实验机会留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实验仪器、自主设计实验流程,让他们自主进行探究性的实验,但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自由,需要做必要的指导、引导,甚至是用诱导的方式,帮助或协助他们逐步走上正轨实验之路,避免少走弯路,以调动他们实验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提高实验能力。
探究活动的课题学生自己确定,实验方案自己设计,需要器材自己选,一系列过程由自己操作,这活动需要学校、教师为学生创造条件,如果真正实施起来,需付出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较多、较大,一般实验室无法满足和达到此种需求。学校还应提供开展探究实验的辅助材料、科普读物,便于学生查找所需要的有关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以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时,要结合中学生实际水平、能力和他们的心理特点来有计划、有组织的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提供活动场所、足够的实验器材。活动的内容要新颖,并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如:课本上的小实验“纸盒烧水”,“覆杯实验”等,实验中所需材料,可以是实验室中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制的,还可以是就地取材,通过自制用具、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材料,学生可以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这样学生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提升了实验能力,既启迪了创新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有一些启发性的实验探究题,如:在一个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放入一个鸽子蛋,请思考,鸡蛋是上浮还是下沉?然后向盛水的烧杯中不断加入适量食盐,并搅拌溶解,请同学们做实验后再回答,鸡蛋在食盐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为什么?详细说明原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整个过程,边做实验边思考,边做实验边回答,这样学习可以验证沉浮的原理,探究沉浮条件,容易理解浮力跟那些因素有关,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用,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