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几点思考

2020-12-08 16:20:52
魅力中国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数学知识数学

(西大两江实验学校,重庆 400700)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的数量逐渐递增,学习难度也在持续增长,仅仅依靠课上有限的学习时间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和课外学习时间,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课前预习是学生需要在新课程开始之前进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沟通课上学习和课外学习的桥梁之一,课前预习需要注意的事项非常多,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学生预习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需要坚定信念,指导学生付出长期的努力。

一、明确预习的作用和预习的任务,预习要有针对性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开展预习任务之前需要树立有关预习的正确认识,否则学生容易在错误理念的引导下降低预习的效率。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进行预习的目的实际上十分纯粹简单,就是对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提前进行了解,从而找出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以便于学生和教师沟通交流,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所以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任务时,需要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但也要根据预习的目的和作用寻求正确的预习模式,不要揠苗助长。有的学生过分重视课前预习,忽视了课前预习的本来作用,错误的将课前预习转化为系统学习,在课程开始前通过辅导班、家教、网课等学习途径系统学习课上需要学习的全部知识。但是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正式的数学教学课堂开始时,因为之前已经学习过,所以对课堂教学内容失去学习兴趣,不能对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保持注意力,导致学习节奏出现问题,最后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事倍功半。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改变了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民主、开放、创新、探索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成为教学趋势,新的课堂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观诉求,放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形式关注学生本身,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决定着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问题会是多种多样的,灵活多变的,有效的课前预习正契合了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效率。因为教师要想实行这种生本课堂的教学形势,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拔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势必会增长,教师主要是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形态各异的学习问题来做出回应。

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课堂导入、学习情境创设、数学知识讲解、数学习题训练等等教学任务,光是从无到有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这一过程中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教师就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境了。但是当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做好功课之后,学生自己对课堂上需要学习的知识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并且根据简单的课程训练寻找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对自己哪方面存在欠缺导致不能充分理解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确了自己的学习问题并且初步构建了新知识的知识体系。这些原本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任务,在课前预习阶段已经进行了一部分,并且取得了实效性进展,教师的教学任务就集中在为学生排疑解难上,更关注学生本身,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现状,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预习过程中,学生的预习比较有针对性,知道自己应该进行哪些工作,并且这些工作对课上学习有什么促进作用。有效的课前预习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断解决学习问题,收获学习成果,提升学习兴趣,明确预习的作用,更加重视自身预习任务的执行情况,最终形成良性的循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是优化课前预习任务,增加趣味性、探索性的预习内容。优化预习任务的首要要求就是预习任务必须具体,不要设置笼统性的预习任务,预习第一章节第一节课,这样的预习任务看似明确实际上还是比较宽泛的。这样的预习指标下,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看完就结束了预习时间和学生看完书本知识之后,完成课后习题并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两种情况都算是完成了教师安排的预习任务,但是最后的学习效果肯定是大相径庭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教师要尽可能的细化预习任务。当然,趣味性的、探索性的教学内容也是促使学生主动完成预习任务的重要影响因素,死板机械的数学学习任务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是完善评价标准,课前预习的任务完成情况需要通过标准明确的检验来进行评判,并且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可以将课前预习和课上学习实现有机整合。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来检验学生和督促学生,学生完成的质量难免参差不齐。在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阶段,教师的监督任务没有跟上的话,学生会错误认为教师不够关心从而忽视了自身预习习惯的培养。除次之外,完善评价标准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开展预习任务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的预习效果长时间得不到教师的检验和评判,难免会助长学生的怠惰心理,长此以往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主动进行预习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文从两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这一学科时进行课前预习时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结合具体问题思考教学现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难发现,课前预习进行得比较好的学生在一般情况下都会比那些课前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好,课前预习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代表着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是学生之间拉开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重视预习给学生学习方面带来的改变,不断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效率。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数学知识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36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做好课前预习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