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一品梅瓷研所,福建 德化 362500)
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提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国家也向文明社会进发。随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在上升[1]。陶瓷雕塑艺术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体验,这使得热爱陶瓷雕塑的人群越来越多。色彩是表现陶瓷雕塑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重要因素,相关人员需要通过合理运用色彩才能打造出独特的陶瓷雕塑作品,提升作品的价值和艺术感。
一直以来,陶瓷雕塑作品都是以其独特的色彩和造型表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感,色彩与形体是组成陶瓷雕塑作品的重要因素,只有两者实现相辅相成才能给人们美的感受。在我们生活中,不同的色彩也会给人们不同的感受,色彩可以说是陶瓷的灵魂和情感的载体,多元化的色彩能够丰富陶瓷艺术的风格。随着科学技术提高,人们可以通过调色发掘出更丰富的色彩,使得陶瓷雕塑的色彩搭配越发多元,从而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增加陶瓷雕塑的美感[2]。陶瓷雕塑作为一门艺术,需要人们合理选用色彩并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陶瓷雕塑的艺术性。另外,由于陶瓷雕塑是静态的物体,通过色彩的晕染能够增加它的立体感。色彩可以让陶瓷雕塑更加生动形象,它会赋予陶瓷艺术生命力和活力,提升陶瓷雕塑作品的艺术价值。举个例子,青花瓷是我国陶瓷主流品种之一,它在我国古代不同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青花瓷最常用的色彩就是青色和白色,通过两种色彩交融,给观赏者带来靓丽清新的感觉,能够使人达到豁然开朗的艺术境界,吸引了更多陶瓷爱好者。
从上文我们得知色彩对陶瓷雕塑的重要性,因此,怎样合理运用色彩为陶瓷雕塑增加魅力成为关键。釉色和彩绘是最常见的色彩表现形式。在制作陶瓷的过程中,选择黏土是最基本的环节,不同的陶瓷黏土的颜色和质量也不相同,陶瓷艺术家会在制作黏土时采用不同原料进行混合。釉是依附在陶瓷胚体表面一层薄薄的玻璃质层,能够让陶瓷变得更加富有光泽和光滑。要想让陶瓷胚体形成釉色,制作者需要拥有娴熟的制作技艺,才能让陶瓷胚体拥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否则不成熟的制作技术会让陶瓷表面出现裂纹,破坏陶瓷的完整性和美感。彩绘是一种能够在陶瓷表面进行绘制形象的表现形式,通过运用色彩在陶瓷表面进行彩绘,能够赋予陶瓷雕塑更加丰富的内涵,也让陶瓷更具有视觉冲击。在古代,人们会在陶瓷表面选用花鸟、人物和山水等形象进行彩绘,能够赋予陶瓷更丰富的寓意。到了现代,陶瓷彩绘的内容和形象更加丰富多彩,这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很大联系。
在进行色彩的选择和运用时,设计师必须要根据色彩的三要素选择色彩的搭配,色彩三要素就是色彩的明度、色度和彩度[3]。色彩的明度又称为色彩的亮度,不同的色彩会有颜色明暗的差距,就算是相同的颜色也有明暗深浅的变化,它能够赋予陶瓷光泽。色彩的色度指的就是色彩的颜色。色彩的彩度指的是色彩的饱和度和鲜艳度,在陶瓷雕塑中,如果陶瓷作品的黑色或白色的比例越大,给人的视觉效果就更加纯粹。设计师将色彩运用到陶瓷雕塑中,能够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因此设计师一定要熟练掌握色彩的运用,从而才能让陶瓷作品更具层次,才能给人视觉冲击。色彩的色相手法是能够赋予陶瓷作品新的生命力的途径,能够让陶瓷雕塑作品更加多变。在古代,人们常常会使用一两种颜色来制作陶瓷雕塑,因此古时候的陶瓷作品都比较清新典雅,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确保原色的主体地位下增添其他颜色来搭配原色,会给人们带来新的视觉体验,也能让陶瓷雕塑作品更具有活力。就像传统的青花瓷大多以白色、青色和蓝色为主,这样千篇一律的色彩搭配容易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如果在能够在陶瓷作品中增加红色的桃花或者是黑色的枝丫会让图像更加生动,陶瓷作品也更具生命力。
为了确保陶瓷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和谐性,设计者在进行陶瓷雕塑设计时要考虑到色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要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这样才能避免环境因素对陶瓷雕塑作品的影响,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如果没有根据地理环境考虑色彩的搭配,很容易产生突兀感,破坏陶瓷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和谐性。因此,设计者需要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合理选择色彩,实现陶瓷雕塑作品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比如,在展览馆进行展示时,设计者需要采用纯色的色彩进行设计和制作,能够增加陶瓷雕塑作品的内涵,但如果是为儿童游乐园设计相关作品时,就要选用明亮、鲜艳的色彩,这样才能保证能够让小孩子一眼就能喜欢上,也适合孩子爱玩的天性。总的来说,根据地理环境选择陶瓷雕塑的色彩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个作品,也能使得环境与陶瓷雕塑更加和谐统一。与其说要考虑色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如说要考虑地区欣赏者的审美眼光,如果在儿童游乐园展示的是比较含蓄、柔和的陶瓷雕塑作品,不仅无法吸引孩子的眼光,还会变成游乐场的累赘,同理,如果在展览馆选用较为鲜艳的色彩,将会让参观者感觉陶瓷雕塑作品没有内涵,设计者的思想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是合理选用色彩的最佳方式。
色彩与陶瓷雕塑作品的和谐统一是提升作品价值的基本因素,色彩和形态是陶瓷雕塑作品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因此,设计者在选用色彩时一定要结合陶瓷雕塑作品的形态和创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明确表现出陶瓷雕塑作品想要表达的意思,使得陶瓷雕塑作品更具有象征意义。只有实现色彩与作品造型的和谐统一,才能表现出陶瓷雕塑作品的艺术性,才能让陶瓷艺术爱好者感受到创作者赋予陶瓷雕塑作品的内在含义。举个例子,我国著名陶瓷雕塑家周国政有一个叫《坐山豹》的作品,它的陶瓷雕塑造型是一个蹲坐着的花豹,为了体现出花豹的毛皮颜色,周国政采用了由两种底釉混合而成的花釉,然后对花釉的色彩进行处理,从而形成花豹的花斑纹,实现色彩与造型的和谐性,大大提升该陶瓷雕塑作品的艺术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实现色彩与造型的统一是合理选择并运用色彩的重要方式,能够为陶瓷雕塑作品增加生命力和活力,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陶瓷雕塑技艺是我国国宝级艺术,陶瓷文化也是我国重要文化瑰宝。陶瓷雕塑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和装饰价值,更加具有传统中华精神文化。因此,怎样将陶瓷雕塑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是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研究怎样合理使用色彩进行陶瓷雕塑创作是帮助人们认识到陶瓷雕塑重要性的第一步,色彩能够赋予陶瓷雕塑更加丰富的内涵,从而能够增加陶瓷雕塑作品的艺术价值,使得陶瓷文化能够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