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目前,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新生代主要力量,随着经济建设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更为开放、更为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文化。而随着90、00后两代人的成长,其日新月异的价值观念、思考与行为方式都给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与不断转型升级提出了新形势下的新要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形成与发展,建设与管理也出现了比较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而传统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策略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当代的大学生为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鉴于此,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亟待转换工作思路。
当今社会,互联网又是一个必须要去谈论的话题,尤其是在高校之中,在校学生正处于充分利用互联网又深受其影响的一种状态之中。作为高校学生社团中的中坚力量,一般意义下的封闭式训练已经不适合学生体育社团的不断提升与更好发展。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把互联网与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各项学生紧密联结在一起,探寻更科学的管理模式与策略十分必要。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需要立足于各项体育活动,一般其是在校体育教研部、校团委以及社团联合会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学生体育活动,在社团管理、社团经费以及活动开展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利。但是学生体育社团要开展活动,受到时间、空间、经费以及人员等各个因素的综合制约。第一,学生体育社团的各项活动属于高校第二课堂范畴,大学生的第一要义是进行专业学习,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与各项活动,但是目前学生的学生任务较重,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相对被压缩;第二,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进行活动的主要阵地——各个体育场馆首要保证的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教学之余才会安排各项体育赛事活动、社会公众、学生社团使用,学生体育社团使用体育场馆的时间非常有限,且使用权常常得不到保障;第三,学生体育社团属于学生自筹社团,即使有指导单位以及指导老师,但是往往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
目前社会越来越现代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移动通信、电子商务等行业飞速发展,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随之不断减少,且有意锻炼与无意锻炼意识都在逐渐下降。比如在移动通信没有普及之前,人们进行沟通需要面对面,就会无法避免地走路锻炼,而手机普及后不用见面就能沟通,自然导致锻炼机会减少。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下降,体质健康状况也不如之前,学生普遍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不高,学生体育社团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同时高校经过长时间发展,一般均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各种类别、百花齐放的学生社团,因此在招募社团成员时,学生体育社团要面临较大的压力。
“边缘化”这一概念是社会学中的说法,一般指的是被社会主流活动主流人群所排斥、不包容,意即非主流。学生体育社团面临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高校体育存在被边缘化倾向。目前学校普遍还是应试教育体制,对体育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一直处于一种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形成良好规律的锻炼习惯,体育意识较为淡薄,这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现状,也是导致高校学生体育社团面临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属于第二课堂范畴,伴随着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充斥在网络之中消磨着学生的时间,学生普遍沉迷于手机、计算机等智能设备,对社团的兴趣骤减,这也导致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进一步被边缘化。
目前很多的高校学生对于体育运动还是有很高的兴趣,但是困苦于不得其法,难以掌握正确的体育运动入门方法,又特别害怕不恰当运动锻炼方式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所以有时会向网络求助。但是因为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开放、包容、共享的特性,使得他们在从互联网上得到一些有很高借鉴意义的同时,也难免受到一些不正确的信息的影响,而解决这些不正确信息影响所引起的问题就是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应该肩负起的责任。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作为拥有众多体育资源的学生组织,很好的借助互联网的资源能够实现这些资源的最大程度上的整合与利用,同时实现将这些资源服务于高校师生以及社会,在此过程之中实现学生社团的传统特性与现代特性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架构更加适合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让其成为一个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的主要阵地。
在互联网广泛普及以及高度使用的今天,高校各个社团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建设并完善之间的交流,在不断的沟通与摸索之下在校园内建立起一个便于各个社团交流的网络信息平台,其一促进自身进一步发展,其二有利于高校内部各个社团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自身工作模式。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普及,使得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再如之前繁琐,各个高校通过借助互联网可以轻松实现沟通讨论,以及共同发起组织学生活动。就学生体育社团这个方面来看,2015年所举行的“解放日报”杯上海高校学生网球赛暨锦标赛,就是由上海市市教委、解放日报、上海市体育局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大学等30余所上海市参赛高校之间依托网络沟通所举办的贯穿整个年度的大型赛事,各个参赛高校之间借助互联网展开频繁的交流互动,借此增加了各个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从而大大推进了学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工作,提高了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校园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新时期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职责不仅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以及体育专业水平,更需要引领更多的学生投身到体育活动中来,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通过加强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把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放在开放、自由的社会大环境之下以及保守又严谨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进一步拉近学生社团与社会两者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从而再不断增强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的同时进一步彰显学生社团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根据目前各个高校所采用的常规的“体育教研部、学校其他职能机关处室——校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体育社团”的基本工作与管理模式,在整个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运营的过程之中,充分融入互联网的因素,结合目前学生社团现状,以学校官网、APP、微博、微信、QQ等为平台载体,计划开发一个集个体管理、交流互动、资源共享、活动宣传与报名等多种服务综合为一体的综合型互联网服务平台。平台设计拟加强移动端的使用,符合新时期下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增强用户粘性。各个模块具体如下:
由最高管理员进行全局统筹与管理,是本“互联网+”学生体育社团的最高权限者以及核心。
能够以高校各个学生体育社团作为单位,实现每个单位的成员注册、录用以及批量管理。这些工作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之后,能够较好地避免时间以及空间上形成的局限,每位社团成员都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移动端进行线上操作,与此同时,每个社团的指导单位、指导老师以及学生社团负责人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管理成员,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高校学生社团的最主要依托就是各项学生体育活动,因此在本信息平台上可以实现活动的发起,活动的报名,报名成员审核,活动通知与宣传等功能,成员可以线上完成各项体育活动报名与签到,记录运动时长,以此核较第二课堂成绩。
运动场地也是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进行活动的重要保障。通过这一模块能够实现学校体育场馆的实时查询,看各类场馆的数量以及预定情况,并且能够在线进行场馆预约使用。
各个学生体育社团可以在互动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组织,实现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社团与社团之间、社团与社会赞助方、与指导单位等的组织机构也能依据此平台展开深度的交流讨论。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将依托各个高校所搭建的“互联网+”学生体育社团信息平台展开,因此首先需要做好的是维护好信息平台,这意味着平台的正常运行既需要学校相关专职教师、学生社团负责人等主体力量,也离不开保障平台信息安全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校需要定期加强对各类运维人员的培训,确保整个平台规范运行,为学校进一步推进体育事业增添力量。
互联网时代网络化和新媒体技术对新生代的大学生产生了广泛以及深远的影响,促使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运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时间、地域以及空间范围的限制。因此新时期下要实现学生社团的高效运维,就要去主动打破各种限制,深入体察新时代高校学生特征,体察新生代需求,积极拓展网络新渠道,借助新媒体设备,从社团建设与社团管理上,从社团制度与社团文化上,从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上等各个方面做好内容的整合与创新,努力做好将线上与线下的资源,课堂外与课堂内知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机结合。因此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要主动占据有利的形势,牢牢把握住使用新媒体以及互联网进行体育教育的主动权,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与资源,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带领高校学生通过专业体育训练、体育活动,将新生一代高校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强健体魄与投身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相结合。
“互联网+”体育社团作为新时期下的新产物,对传统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形式及内容造成了巨大冲击,因此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之剑,使得互联网为体育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贡献,处理好传统与新生事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各个高校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无有规矩不以成方圆,高校要开展好学生体育社团的各项学生工作,就必须在完善的制度约束保障之下,促使其有序展开。因此各个高校在进行学生体育社团管理时,要有针对性、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做好各项制度的修改与完善的工作,保证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顺利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