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科技学院软件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
特色资源是指只存在本地区的自然产品或人文产品。该产品的特点是地区性、独特性,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本地区的特产品或者文化产品的集合与延伸。在《东北小资源市场价值报研究报告》中将其定义为“小资源”。这类资源本地区是有一定的名气,但面向全国则不被人熟知。
以《东北小资源市场价值报研究报告》中的数据为例,文章列举了产业发展八个深层次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拆分和归类可以发现,除去政府统筹、产品深加工,产业融合等宏观性的问题,更微观化的问题的则是对这些资源品牌的建立,传播,推广,也就是对消费者建立系统性、可靠性的品牌认知。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建立的过程除了自身产品质量好以外,需要的是有效的传播。然而以大连地区资源调查结果来看,要全都覆盖所有品牌的传播是不现实的,例如资金问题,产品推广,收益回报等。甚至会造成投入巨大,效果微弱的结果。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政府资源,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做到花小钱促成效。也是针对地域性特色产品在推广传播方面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
设计类竞赛这几年的种类繁多,根据公众号《设计赛》、《大学生赛事资讯》、《大学生比赛信息网》统计,2019年以工设类、平面营销类、其他类比赛全年有百余项,涉及全国上千所高校,涉及的参赛作品上万件。主办单位多以政府单位或者学会为指导,以企业、高校为执行单位。竞赛命题以本地区的产品、文化宣传建设为重点,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设定选题。成果孵化成效明显。根据网络大数据统计,每年的竞赛组织奖金达到千万元级别。围绕竞赛课题所产生的宣传效果,成果的孵化效果都会有新的提高。
高校是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创业教育的训练场。高校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性强,参与竞赛也是学生除了在岗实习之外的最接近的实践平台,它的参加成本低,产生的实践效果好,而且对于学生未来的择业就业也有促进作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量化参考。所以组织相关的竞赛是为高校的教学提供一个“赛教学”相结合的训练场所,对提升高校专业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政府单位应作为竞赛的主办主体参与其中。政府部门组织的竞赛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来说是有推动作用,而且由政府部门主导的比赛,高校是比较有意愿参加。政府部门的承办也说明了该竞赛的权威性、专业性、公正性。企业的参与是把企业的特色产品,在推广传播过程中遇到传播、品牌建立、营销等问题课题化的汇总,同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提高参与吸引力。竞赛的发展服务于本地特色产品传播性竞赛,为服务本地区品牌经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明确竞赛的定位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组织竞赛形成有效推广地域性特色产品的传播方案,二是竞赛本身就是推广本地小品牌的一种手段。所以规模、机制要完善,首先是从企业的品牌推广需求出发、形成选题机制、收集、奖励等完善机制,形成公平公正的赛制评选规则,有对应的精神、物质、学术方面的各项奖励。逐渐形成竞赛品牌以及企业的品牌延伸发展的后续动力。除此之外,要符合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培养规律。开展对竞赛组织的框架、形式的研究。形成符合双方供需的竞赛体制,并且通过研究,建立一套可行的竞赛、推广、转化方案,包括新的竞赛标准、竞赛大纲、执行标准、考核标准等。
竞赛作品的征集会在短周期内产生大量的设计作品,但是大部分的作品是一个雏形,不完善。所以针对有创意,有可发展的参赛方案要应以政府单位作为牵头,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孵化过程,在创新创业方面,高校和企业应该有容错机制,在不停的试错过程中一步步的推进成果转化。
竞赛要形成一个共享平台,形成品牌化的传播资源平台,形成有更新、有延伸、有深入,可迭代的创作主题题库,为后续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新的品牌传播中产生的问题形成一个“题库”,针对“题库”在竞赛平台上积累出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解题库”或者称为“资源库”。有了这些资源,地域性的特色产品在传播或者拓展的过程中选择性就会更加丰富。
综上所述,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的设计类竞赛有效的整合高校设计、传播等专业设计资源,为特色产品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助力的作用。通过竞赛这个手段形成了面对点的推广升级,对本地区的宣传是一个有效手段,通过竞赛中产生的设计方案、设计作品这些则是具有巨大知识价值的资产,这个量级是传播营销企业无法企及的。对于特色资源的包装、推广、传播也是可以不断从中汲取营养。从现有实际案例中也可看出这类竞赛已经有了不错的效果。对于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特色产品、资源建设这个推广方式也是可以参考借鉴的,而且也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