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
(安徽大学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因政府规划发展,城市土地被大量征收征用。被征收土地位于X社区境内。因此X社区地理位置独特,目前X社区建立于管辖的中心地区,一边是传统的农村,一边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其居民的分布也呈现出农村多为中老年人为主,城市多为年轻人为主的特点。社区自2018年起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的棚户区改为了部分城市区,当前棚户改造计划还正在实施。这一重要地理变化使得人们原有的城市与农村的边界线变得具有模糊性,划分不清淅;社区居民之间的时空穿梭、过渡断裂,呈现阶梯式的发展;不同的居民之间需求以及需求的标准不同等等这些都在社区治理中有所体现,具体的困难性体现可以通过社区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现状与困难,来了解当前社区发展的需求,居民之间不同的需求,以此改进、优化社区服务工作,促进社区社会工作发展。
需要,以及需要的满足是最基本的人类活动,它影响人的全部活动,包括知情意的全部活动。马斯洛为此论证说:需要的存在,意味着“个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有组织的整体。在人类心理的动力结构方面,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论述最好的之一。需要层次论把需要满足状态置于一个基础地位。需要的满足状态意味着,我们生存在世界上,此时此刻我们的一种先在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决定了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需要层次理论是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中的马斯洛,他不仅是人本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有“人本心理学之父”之称,而且也是心理学第四思潮后人本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的提出者。需要层次论是一种关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路线、模式或者模型。当前X社区的社会工作建设与需要层次理论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需要层次理论能促进社区社会工作发展。人的各种需求的不断被满足,人的成长是呈现上升阶梯式进步的,需要层次理论关注人的需求满足,这有利于更加健全的人格形成,国民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助于幸福指数提升,社会和谐发展,因此需求层次理论的学习运用对于社区社会工作建设具有促进作用。需求层次理论的良好运用能够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使社区的工作更加贴合实际,社区的服务更加吸引服务对象,从而取得建设的成效,促进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
社区社会工作反作用需求层次理论。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工作方法,服务对象是社区与社区中的居民,居民对于其工作的评价好与坏决定着工作质量以及认可度。有效的社区社会服务开展的前提立足于从居民的问题出发,解决问题;获得认可的社区社会服务工作得益于问题得有效解决,因此能够从实际出发的社区服务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居民问题,构建和谐文明社区。社区服务对于居民需求的了解,以及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开展都有利于需求层次理论在我国社区治理层面的运用与实践,因此社区社会工作对需求层次理论具有反作用。
总的来说,需求层次理论与社区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促进,二者之间作用与反作用得关系让我们不禁反思,在当前我国中小型城市居多的国情中,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本土发展的社区社会工作开展方法。这里给出了答案:以人为本,需求为导向,切实的为案主提供帮助,“真心”的力量无穷无尽;方法技巧的运用只是手段与工具,起到配合我们开展工作的作用;但饱含一颗“真心”的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抛弃同理心的浅层次水平,建立高层次同理心,更加贴合案主的实际需要提供服务,事半功倍。
社区居民分层,需求呈多样化特点。X社区当前处于转型期,社区内的需求多元化,社区服务发展速度快,但是社区服务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在社区服务中经营性领域发展相对较快,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比较平衡,但公共领域的社会工作地调整速度与人们的需求变化不同步。人的需求按照重要性级别分类,一旦一种需要满足以后,就会有另外一种需求产生,并要求满足。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重要程度以及满足的先后次序划分为5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敬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社区居民由于生活的习惯,文化水平,阶层,受教育层度不一,因此对于公共服务地需求不一样。随着技术力量的进步以及经营分工的细化,私营部门领域提供的经营性质的社区服务不断发展,部分经营性质的社区服务比较发达,充分满足了人们对较高层次的需求。但公共部门在提供这些服务上存在许多弊端与不足,仍然需要改进。
活动供给形式化,偏离实际需求。在现行的社区社会工作发展框架下,社区活动的开展是社区社会工作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的开展是精神文化活动与物质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良好社区氛围。一场好的社区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更能够促进居民之间的认知度和熟悉度,提高社区居民的活动参与,从而推动社区自治。但现实生活中根据我所调查的X社区的工作人员反映居民的活动参与度不高,就连一些利民的活动都很少有人参加,但居民反映他们几乎就不知道社区开展过什么活动,何时何地举办活动。由此可见二者之间存在些许误解,社区觉得居民参与度不高,从而消极对待,逐渐减少社区活动;居民对社区举办的活动了解不够,甚至认为活动对自己没什么吸引力,只是工作人员为了交差的形式化产品。X社区开展综合文化服务站,有图书馆阅览室、心理咨询室、普法教育室等,但这些活动由于无法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参与度,成为了社区“宣传纸上的活动”,该时间段活动的教室依然为居民所保留,但没有人参加,有时社区临时有事便会征用活动室,因为没有人参加的缘故,工作人员也没把它们太放在心上,因此形成恶心循环,使得社区活动越来越形式化,居民对社区的活动越来越不信任,从而影响社区工作的开展。
社区工作参与人数不足。人们需求的不一致性决定了人们对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福利服务态度的不一;人们关注点不同, 投身社区公共服务的频率、动机、时间也完全不同。同一社区的人们,有些人投入社区公共服务的时间长, 热情高涨;有些因为对部分公共服务需求的缺乏或对公共服务水平的质疑, 持观望态度, 甚至不参与, 导致社会工作没人做, 出现社区内部人们参与率低的情况。
X社区由于是拆迁还原地区,目前正在改造,呈现出城乡结合部的现状,再加上社区老人、儿童居多,年轻人在外务工等,导致社区居民的群体多样化。每个人的需求受自身的文化、生活习惯、观念价值、思想境界等方面的影响呈现成五颜六色的色彩,满足X社区居民的需求必然是充满挑战的。但是社区社会工作者有责任与义务针对社区内居民的需求进行很好的挖掘与发现,并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X社区内不同群体所占的各个比例有多少,比如儿童在社区人数多少人、年轻人占社区人数多少人、老年人占社区多少人,社区特殊人群占多少人,社区特殊群体中不同种类人数之间的差距等,如果社工能掌握社区人口越多的信息,那么社工对于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会更加得心应手一些。其次,在了解了社区的人群分布情况下,应该认真的做好数据记录,社区工作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定量基础之上,在数据的支撑下开展相应的工作,数据是社区社工开展工作强有力的支撑与法宝,资料的完善程度决定者工作的效率与完成度。最后,虽然X社区情况特殊,但是他正是代表着我们大多数城市、大多数社区的现状,这是中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必须要经历的一段时间,当面对这种复杂的社区,社区内的群体多样化,无法采取一种方式、活动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因此只能通过提前做好功课,后期真心实意的、设身处地地为居民着想,当成“家人”来对待,才有可能清晰的划分出不同群体之间的需求范围,为社区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一份促进作用。
社区居民的真实有效的需求不能凭空想象,而需要脚踏实地、切实地深入居民生活中了解它的真实生活状态,真正的困难,从而发现他们真实的生活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虚假现象,比如说在端午节的时候社区社工安排走访慰问老年人活动,一般首先会选择孤寡老人,身体残疾的老人、或者独居老人等,因为他们是真正需要节日关怀,节日祝福的人群。但现实生活中有些老人身体康健,家中子女陪伴的较多,生活较为幸福,仅仅为了一点点节日礼品,把自己的姓名报给社区,或者制造一些虚假的现象。这些是不合理的做法,会造成真正有需要的老年人得不到帮助,因此社区社会工作这们需要深入社区之中,与社区居民形成良好的关系,认真调研分析情况,从而筛选出有需要的弱势群体。
社区内的社会工作者通过培育社区自治组织,辅助、辅导他们开展相关的社区活动,达到一定的社会组织培育目的,实现居民的“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丰富日常生活。但是现实生活中社区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是社工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活动缺少有效的人员参与将会造成资源浪费,效果不明显的缺点。社区社工只有从内在出发考虑自身的工作是否合格,反省自身活动的设置于开展是否丰富多彩有充足的吸引力,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不吸引人这个现状。从居民角度出发,社区活动学习市场化的特点,增加活动开展的趣味性、实用性,从而有利于提高获得吸引力,让居民有选择性,从众多有趣的活动中选择愿意参加并能够从中获得受益的。
当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范围的城市拆迁地造成了众多的农村居民被迫成为城市化居民,这种非自发自愿自主的形式造成了一系列的后果,社区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时面临着重要的问题。社区活动的开展是社区社工组织的工作载体,但是却面临着认可度、参与度低的情况,从自身原因出发,结合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当前社区治理的问题,清晰的划分社区服务群体,界定服务范围,认真调查研究,设计出符合真实需求的活动项目,有利于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实现社区善治共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