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丽雅
(湘潭大学 湖南省湘潭市 411005)
选题缘由:不同史料中关于同一地区的记载出现了不一致,这是值得注意并考证的。除此之外,笔者为广西人,《宋史》中的“迷昆”与本人出生地相去不远,因此也希望能为厘清家乡历史尽一份绵薄之力。经过与其他史料的对比分析后,本人认为“迷昆”二字当为“述昆”之误。
《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一部记载北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其中保留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价值。根据其记载,述昆县被废为镇,与此同时还有羁縻怀远军古阳县、镇宁州礼丹县等被废降行政等级,“废羁縻怀远军古阳县为怀远寨,述昆县为镇。省镇宁州礼丹县入环州思恩县,隶宜州”。从记载中的其他地名来看,述昆县与广西北部的其他州县处于同一政区,与《宋书》中的“迷昆”隶属于广南西路是相一致的。但不足的是,《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没有给出述昆的具体方位以及上下属的政区名称,单单据此并不能完全佐证“迷昆”即为“述昆”。
而在《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所用名称亦为述昆,“八年二月辛卯,废羁縻怀远军古阳县为怀远寨,述昆县为镇,省镇宁州礼丹县入环州思恩县,并隶宜州”。其中所提到的“八年”即指神宗熙宁八年,这与《宋书》中记录的年份是一致的。
在《元丰九域志》中关于述昆的记载则比较多,涉及羁縻州、镇、乡三级,“熙宁八年废怀远军古阳县为怀远寨、述昆县为镇,并思力寨并入龙水;以环州思恩县隶州,徙治带溪寨,省镇宁州礼丹县入焉”。并提到了述昆镇隶属于龙水县,龙水即后来之?“上,龙水。六乡。洛一、江口、有卢、洛寿、述昆、安化、入劳七镇。怀远、思立二寨”。而作为羁縻州,述昆下辖有五个县,治领夷蒙,“述昆州。领夷蒙、夷氺、古桂、临山、都陇五县”。《宋会要辑稿》记载的广南西路辖治州二十三,军三,县六十四,在关于宜州的记载中,述昆县被废降为镇,述昆乡隶属于龙水县,“熙宁八年废怀远军古阳县为怀远寨、述昆县为镇,并思立寨并入龙水;以环州思恩县隶州,徙治带溪寨,省镇宁州礼丹县入焉”“ 上,龙水。六乡。洛一、江口、有卢、洛寿、述昆、安化、如劳七镇。”
从以上几部宋代史籍中可以看到,它们与《宋史》所记载的熙宁八年所废降的“迷昆州”仅有一字之差,其余的时间、事件都是相一致的。
《新唐书》。唐代将天下分为十道,岭南道大致包括了今日之广西区域。据记载,岭南道少数民族众多,多为羁縻州“岭南道,诸蛮州九十二”。其中之一即为述昆州,“述昆州。县五:夷蒙,夷水,古桂,临山,都陇”。而宋在政区上多沿袭唐,此下辖五县也与《元丰九域志》中记载的名称一致。唐代述昆州大致位于今广西省北部,地理方位上与《宋史》中的“迷昆”基本相符。
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了大量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内容,着重于考订古今郡县变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据其记载,唐代于岭南道置羁縻述昆州,这一名称至宋朝仍沿用,只不过出现了行政等级上的变化,“唐置羁縻述昆州,领夷蒙等五县,隶桂州都督府。宋因之,寻为述昆县。熙宁八年,废县为镇”。
其他资料。根据《广西通志》卷四十四记载,述昆在唐代建制为羁縻州,后经几代废立,至清代转变为乡,实行土司制,“述昆州。唐置属桂州都督府,后废为县。宋熙寜中并废县。今为述昆乡分属正土司。”
《广西历代郡县沿革简编》。根据《广西历代郡县沿革简编》的历代广西政区图显示,唐宋两朝,在宜州地区仅仅有“述昆”的地名记载,而无“迷昆”。其所述述昆为羁縻州,治所夷蒙。唐代岭南道述昆的地理位置大致为今广西北部,其东部为琳州、温泉州等州,下辖夷蒙。而宋代广南西路中的述昆州同样位于今广西北部,其东部为琳州、温泉州等州,北部较之唐代多置了智州。这都与《宋史地理志》所载的“迷昆”地理位置一致。除了地图以外,在历代州县的记载中还有“述昆州:唐、宋置羁縻州。唐属桂州都督府,宋属宜州,统夷蒙等县,治所夷蒙县,在今宜山县”的记录。
《宜州市志》。根据《宜州市志》记载,唐天宝年间在今宜州市及其邻区先后置了羁縻温泉州、羁縻蕃州、羁縻述昆州、羁縻琳州。至北宋,约熙宁年间,先后将温泉、述昆、琳以及蕃等四个羁縻州及其下属县废降入龙水县。
根据上述史料所述,述昆州在地理方位上和迷昆州是一致的,都位于今广西北部,临近温泉州、琳州以及夷蒙县等州县。除此之外,在同一时期的史籍记载中,这一地区地名上并无“迷昆”一说,而是多次出现关于“述昆”的记载。由上基本可以判定,《宋史地理志》中关于广南西路“迷昆”的地名记载当为“述昆”之误。
《宋史》由元代成书,体例庞大而繁杂,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其缺点。虽然关于述昆这一地名出现了误记,但其他相关记载,如废立、邻区等都与其他史籍的记载相去无几,因此不能因为这样的错误而否定其价值。对于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国各地区的行政建制、人口、地域等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其中提到的风俗、人口、地形以及行政建制等内容对于后人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也有很大的史料意义。
囿于个人能力和现实条件,对于此次地辨析在史料的搜集上还是不充分的。有些史料只能托人查阅再拍照传送获得,本人并没能亲自翻阅。而有些史料是本人认为可能极其关键的,如《庆远府志》,也因为条件限制没办法查阅。如果能亲自查阅各类关键史料,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个人的研究感受也会更深刻。这也提示了自己日后在学习研究中都应该尽可能地接触到各类史料,如此才有可能得出一个更接近于科学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