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芳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7)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各高职类高校中逐渐增多,集中凸显的管理难点,特别是学风建设方面。与我国其他院校学风建设相比,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风建设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的挑战更严峻,现实必要性更迫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条件优越,但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由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于生源质量不同,大多数学生属非高考统招生,且家庭条件优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接受许多新思想,这些思想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学生虽然在已经进入大学,但是心理还是处于不成熟时期。他们理想信念立场不明确,更没有明确的目标.
二是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易面临语言学习障碍和适应障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有优秀的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学生自身带着中学遗留下的缺乏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坚韧性等问题。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基础的前提条件。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仍处在建立初期,一般会为了招生生源,优先确保招生规模总数,不会设置英语单科想干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这导致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入学后会出现专业课听不懂而易引发学业危机,严重的还可能面临无法适应大学学习或出现心理问题等。
三是教学计划相对复杂, 学生心理较脆弱。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多半来自省内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且独生子女居多,学生普遍存在抗压、抗挫折能力弱等特点。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学院采用的国际化教学管理模式,除了全英文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中西教育融合的产物。学生需要同步完成国内外两个教学计划, 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且要在毕业前达到出国的英语水平。所以, 课程安排相对复杂和紧凑,学生任务压力较重。其次,学生面对一个与传统学习完全不同、崭新的环境时,需要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各类心理问题也更容易出现。因此,持久有效的学风建设,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中外合作办学育人模式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是结合专业思想开展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带动学风建设。首先,召开网络主题班会以历史课形式让学生见证祖国的荣辱,只有让学生深入的了解祖国的兴辱存亡,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我们的祖国,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次通过参观形式,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参观附近红色革命文化景点或参观一些纪念馆、博物馆等并展开讨论。真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和责任,从而理性的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目标,用实际行动上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二是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制定适合自己学习方案,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多角度提供平台。首先,通过召开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解读职业方向,包括出国深造的基本情况和语言要求、国内专升本的情况和语言要求等,让学生认清自我,准确定位、锁定目标、确定方案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设计。其次,根据每位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自我认知等方面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做好短期及长期规划。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找到每个人适合的学习方法和努力方向,真正起到带动学风建设的显性作用。
三是多元化开展学习文化活动,促进学风建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虽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但大多数学生比较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充分发挥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这一特点, 因材施教, 多渠道、多元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将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从而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加强学风建设。比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举办以英语为主题的英语演讲大赛、英语沙龙、英语辩论赛、单词默写比赛等为内容的英语文化节,形成了以英语为主要特色的合作办学学生活动品牌,开阔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四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学风建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特殊性,致使学生学业内容繁重、思想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因此我校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注重构建和谐的朋辈关系,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专注学生个体发展,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团队,以团队的力量促进学生互帮互助。比如目前我校成立的学业支持中心,邀请近四十名来自其他学院的朋辈小老师对项目班学生的语言学习及心理健康的进行一对一帮扶辅导。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减轻大学生由于学习造成的学习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风建设直接关乎高校的长远发展,加强学风建设既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实践者,要进一步拓宽学生工作思路,强化学风建设,不断创新学风建设体系,从而才能培养高素质、国际性、创新型综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