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依楠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江西南昌 330100)
建立校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机制,并开展应急处置模拟演练。开展好突发事件各项预案推演,进一步提升学生、宿舍长、班委及辅导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每个环节可防可控,无信息盲点;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监督管理,教育学生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进入宿舍教学楼佩戴口罩并测量体温,每天进入宿舍了解同学的情况,对发热咳嗽者一并实行医学隔离观察。
建立疫情防控台账,摸清学生的情况,及时关注未返校学生的情况,掌握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学生的思想动态,制定四级防控体系。了解学生出行动向,做好每日健康打卡,坚持每日测量体温。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要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做好班级每天的体温检测,按时提交各班的三检表,及时向学校汇报疫情防控监测信息。如果遇到学生发热要根据学校的应急处理预案,及时进行处理,逐级上报。
建立值班值周制度。实行值周领导提前半小时到岗,值周教师上下学时间在岗,学生全部离校后才能下班。对学生入校、放学、在校安全,实行全方位、无间隙监控。严格校规校纪,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严肃处理。值班人员要严格遵循值班制度,做好值班期间的安全巡查和值班记录,对每日值班情况要认真汇总,对在值班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上报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防止重大事件迟报、漏报、瞒报等现象。
建立成立生源库,外出去向库制度,将学生生源地,他们父母居住地,以及经常居住地建档立库,在一个地区发生疫情的时候,第一时间的从库里去抽掉出入过这个地区的同学的信息,针对性的做后期的这个排查工作和安抚工作。及时向学生传达做到非必要不外出,若需外则需要学生形成书面报告,做好安全承诺,学生本人签字来确认去向。分三个方面,一在市内活动的,二是在市外省内,三是在省外中国境内形成电子版“去向库”,方便于后期排查工作。
建立安全工作日报告制度。要实现寝室网格化管理,实行网格员制度,层层上报晚点名情况。在全校各网格中设立安全检查员,要求每天对各自范围内的学生动态、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进行检查、记录,并向班主任和总务处责任人汇报;在校园各区域配备消防设施,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教育学生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开展必要的安全防范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进一步做好防疫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防疫思政及教育主题课程,让学生明白抗击疫情还未完全结束,思想不可放松,要时刻做好预防疫情工作。充分利用各类网络新媒体平台,开辟相关主题专栏,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疫情防控形势,坚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引导青年学子在疫情防控这堂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中感知国家的伟大力量,涵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忠诚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
进一步做好校内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开展隐患排查,强化风险防控。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堵住漏洞,防微杜渐。在放假前和暑假期间,加强对学生宿舍、教师公寓、食堂餐厅、图书馆、校内超市、临时工居住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和供水供电供气等重点部位以及电梯、锅炉等重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扎实开展校园和校车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查找校园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同时,设立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定点回收废弃口罩,做到废弃口罩不乱扔,不乱放,避免发生意外。
进一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对于实行严格出行管理制度的学校要及时做好学生后勤保障工作,水,电,食物等生活必备物资要及时保障到位。学校做到保障学生正常出行,但要做好出入登记测量体温工作。对于处于疫情发生地的学生,要做合理安排其返校的各项事宜,及时制定应急预案,既要严格按照防疫预案程序顺利,又保证学生不耽误正常学习。实行对于因疫情造成了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及时了解并做好能帮必帮,应助尽助,保证此类群体稳定学习,体现学校人文关怀。
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安抚工作。受疫情影响,大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和生活,重返校园后难免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呼声,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尤其对本身有心理问题的重点学生要加强跟踪、关注、疏导,各部门要协同联动,保持信息的畅通无阻,发现异常学生第一时间上报并处置,及时干预化解所出现的心理危机。对于心理状况正常的大学生,要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注重心理健康、保持阳光心态、提高抗挫能力。还可设立心理委员,对班上学生心理进行观察与先期辅导,做到尽早发现,尽快沟通,尽小安抚。
进一步做好防疫、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及时收集学生防疫工作的素材,形式不限于图片视频,题材不限于工作,例如防疫相关的生活日常,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进行报道发表,提高学生防疫积极性。安全管理首要在防范,“防范于未然”胜于“亡羊补牢”,所以要在校园中面向师生经常性地、多形式地开展疫情防控、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防诈骗、防盗窃等安全教育,让师生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自觉保护好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有效降低校园安全风险的发生率。
进一步做好网络舆情管控工作。疫情期间,国际国内舆论场出现了许多嘈杂的声音,对大学生的“三观”造成了一定影响,面对西方一些国家和个人的错误言论和疫情政治化、污名化等政治操弄,同时敌对势力加大对我国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高校应当坚守网络阵地、回击错误言论、化解舆论风波,引导学生不信谣不传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