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傣族叙事长诗是傣族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夜明珠,它闪烁着文学的光芒。幻想故事是民众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品,给人们带来娱乐和教育的效益。在精彩的故事背后蕴涵着民众对生活的理想追求、世界的幻想和宗教理念等内容。傣族叙事长诗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其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指导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云南傣族叙事长诗,是傣族人长期生活中积累的文化财富,值得发掘和学习。
云南自古有“玉出云南”之说,盛产玛瑙、黄龙玉等玉石,而且德宏瑞丽等地与翡翠的主要产地缅甸相邻,成为翡翠交易和雕刻的集散地。云南有利的玉雕环境和丰富的玉石资源,使这里聚集了众多的玉雕创作者和优秀的玉雕大师。通过对云南瑞丽、腾冲等地的玉雕学习和调研发现,玉雕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对于传统的玉雕创作者,所做的传统的玉雕题材已经不再受到大众的青睐。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题材的玉雕不在受到当代人的青睐,而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思想情感和感受的作品。“叙事性”首饰应运而生。“叙事性”更多的关注人们的内心思想情感的表达,这样的首饰贴近生活,更受消费者喜欢。但是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玉文化,从古至今的题材虽然也表现了一些叙事性作品,但是并没有更好的发掘和运用到现代的玉雕创作当中。例如表现古代神话故事的一些作品,带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的参与。现代的玉雕作品中也有一些表现“叙事性”的玉雕作品。但是这些并没有引起更多创作者关注。希望通过研究叙事性玉雕创作,把“叙事性”的方法引入玉雕创作中,通过“叙事性”创作,使广大玉雕创作者拓展创作思路,同时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引起玉雕创作者对于表现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玉雕的关注,增强文化自信,让更多的玉雕创作者认识到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并表现在玉雕作品中。使更多的人关注少数民族文化,热爱少数民族文化,发扬少数民族文化。 同时通过云南少数民族题材介入玉雕,丰富玉雕创作内容,为玉雕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满足现代人更多的审美诉求。
云南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的故事内容主要讲述男女主人公召树屯和喃诺娜一见钟情,互相爱慕,为了爱情经历千难万险,最终相聚团圆的故事。劳动人民通过故事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故事具有鲜明的傣族特色的描绘:走出重重的森林
眼前是一片平坦的坝子
落日赶着成群的牛羊
村寨在彩霞中闪亮
动董板是个好地方
遍地开鲜花
满山是牛羊
来往的人都骑着大象
在写景的同时,也在抒情。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通过故事的叙事,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描绘出动人心弦的美好画面。表达了年轻恋人爱情的美妙、艰难、曲折,最后走向幸福的故事。同时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表达的傣族人民大无畏的精神,和不畏困难难的美好品质。傣族叙事长诗继承和发扬了傣族神话故事中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表现手法,牢牢抓住了读者的感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召树屯》中的这些叙事性都可以运用到玉雕创作当中,最为表现的方面,展现给观众。云南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故事的“叙事性”主要从几个方面运用于玉雕创作题材中。第一方面把孔雀公主中的叙事情节运用于玉雕创作的表现当当中。民间故事中的叙事情节是表现故事主题思想的主要部分,通过把故事情节转化到玉雕的表现当中,突出故事发生的故事性,运用在玉雕的创当中。把孔雀公主的故事情节转化为玉雕的创作题材,主要以故事发现的时间性为线索,进行情节叙事,把情节以时间性为主线,表现在玉雕的系列作品中。创新玉雕的表现形式,传统的玉雕表现方法往往通过一幅画面表现主题,而通过对于《召树屯、中连续性的故事情节,展现故事的发展和变化,更具有可看性。第二方面把孔雀公主中叙事的独特人物形象转化为玉雕创作表现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孔雀公主的故事,文字描述,把孔雀公主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通过人物形象现在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结合玉雕这一载体表现出来。第三方面把故事中所叙事的思想和相关实物作为创作内容表现在玉雕创作中。第二把孔雀公主中独特的人物形象转化为玉雕创作内容,主要通过深入学习孔雀公主的故事,通过文字描述,把孔雀公主中叙述的人物形象,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并依据玉石材料的特点,表现于玉雕中。孔雀公主所表现的为追求爱情的勇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通过把这种思想性,运用设计方法,表现在玉雕创作中,使其通过画面感染观众。并且这种玉雕这一载体表现云南傣族叙事长诗内容,更直观传达给观者审美感受,更易于传播。
如今,“叙事性”方法在艺术创作的很多方面都有运用,最为具有原材料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云南地区,把少数民族文学故事中的“叙事性”运用到玉雕的创作当中,丰富云南玉雕的创作题材。同时创新玉雕的表现形式,从单一的表现到系列故事呈现,更充分地传达主题,表达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