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路易斯·塞尔努达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元素
——以《我愿独自在南方》为例

2020-12-08 11:08:19
魅力中国 2020年12期
关键词:塞尔现实诗人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一、超现实主义的界定

超现实主义,又称作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运动涉及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领域。作为自20世纪初继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以及现实主义文学,对文学及艺术领域影响较为深远的一股主义潮流,超现实主义强调将人的潜意识和梦境,本能与现实观念相融合,来共同展现人深层心理的真实思维和想法,其主张文学的自动写作手段和思维的原始状态。“超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20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新的文学形式对旧文学形式不断地丰富和继承。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更加注重对事物肌理和细节的客观和理性化描述以及刻画不同,超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倡导一种对现实主义文学全新的革命性的观念。其文学创作基本原理则是,理论介入下的精神分析和自动写作,指在头脑中事先未形成任何思维情况下快速写作。超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法国诗人和评论家布勒东在1924年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后,超现实主义思潮得以确立。随后他接连发表《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超现实主义的政治立场》等文章,宣扬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原则:反抗的绝对性、不顺从的彻底性和对规章制度的破坏性。超现实主义者们创作时强调“幻觉”和“梦境”以及“下意识”。

二、塞尔努达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元素

(一)超现实之“意识之境”

塞尔努达的创作潜意识下满是被强烈的孤独感和思念之情感染的思绪。从诗歌的标题来看,《我愿独自在南方》这一诗歌抬头便营造了一种异于现实世界的一片南方的净土,在这片意识的空间里,塞尔努达愿只身沉沦下去。塞尔努达笔下的南方犹如生宣一般洁白纯净又易产生丰富的思维墨韵变化。诗歌是诗人袒露心声的语言,现世不愿直接面对,思想之情的堆砌爆发,只能借以写诗的形式来抒发复杂强烈的感情。诗歌的西班牙语原名为Quisiera estar solo en el sur,译为我只想独自在南方。这是一首属于西班牙诗人路易斯·塞尔努达年轻时的诗,收录于Un río,un amor(《一条河,一种爱》)一书中,由塞尔努达于1929年在法国出版。塞尔努达所创造的诗歌具有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塞尔努达创作的大量灵感来自法国诗人安德烈·布勒东和保尔·艾吕雅,两人均是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先驱人。此外,塞尔努达的个人情况,尤其是性取向的特殊性、经济、职业乃至社会的不稳定,使他试图在超现实主义中寻求短暂的庇护所,以及他所渴望的自由。为了摆脱现实,他投身于爵士乐、电影、自然风光以及黑人音乐等。本文所探讨的诗歌《我愿独自在南方》也是一首爵士乐曲的乐名。《一条河,一种爱》一书中有两个方面尤为突出:第一便是缺乏爱,其次是将塞尔努达不断边缘化的社会的挑衅和批判态度。《一条江,一种爱》中同时书写了塞尔努达的叛逆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超现实的元素中同时也透露着浪漫主义的特征。塞尔努达抱怨他无法满足对爱的渴望这一残酷冰冷的现实,诗的字里行间也表达他远离家乡,茕茕孑立,形影相伴的深深孤独,以及对故土塞维利亚无尽的思念。超现实主义写作最初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人们逃离和反叛黑暗世界的庇护所,在本诗当中,塞尔努达开头便将读者引入他思维意识中的“南方故土”。在这个超现实的世界中,日常的语言无法清晰描述混沌的感受或思维意识,只有打破现实“逻辑的钢钉”才能达到奇幻的文学效果。

或许我缓顿的眼眸再看不见南方

那里轻柔的美景沉眠空气之中,

在枝丫绽放如花的树荫之下休憩

或在狂暴的俊马背上奔逃。

这是诗歌的第一段,是笔者比较喜欢的体现超现实主义文学特点的文段。单单四行便充满了想象离奇的意象,怪诞、晦涩甚至难以理解,致使不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读者无法得知或揣测塞尔努达的真正用意。在阅读超现实主义文学时,应当首先在作者意识空间的生宣上,按葫芦画瓢式地将文本的信息仔细绘画,最后对画面内容形成个人看法和感受,尽管画面通常是荒诞甚至是毫无内在逻辑的意象的杂乱堆砌,对诗歌原文意象的捣碎和拼凑也就是意象重组的过程,也就是说对文字内容进行视觉呈现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段的每一句分别对应了作者对回故土无望的失落,对内战之前西班牙安宁的向往,对流亡生活疲惫的倾诉,以及背井离乡的惆怅;第一段前两句诗中,呆滞的眼眸让人不禁联想到,岁月悄然带走诗人在异乡的岁月年华,只剩下缓顿的身躯和呆滞的目光,却不舍将目光移离家乡所在的南方。或许是看得过分入神,在泪花的朦胧下,家乡绮丽的风光跃然眼中,塞维利亚的一切是如此的祥和安宁,似乎一切都处于沉睡之中。第一段后两句则动静结合:沐浴在阴影中的身躯休憩在恬静的故国风光之中,为静;愤怒的骏马背上奔逃,映射出诗人不愿但被迫流亡他国的悲愤之情,为动。动静结合的画面好比缺帧的电影场景,观之,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要想尝试重构塞尔努达写诗的意识的空间,感受其超现实主义写作的文字魅力,就需要对诗中所用意象一一进行勾勒。同时自动地记录诗人的思想,摒弃理性的控制,从而来感受最原始、最直接的潜意识下的真挚情感。

(二)元素堆砌之超现实与现实的交织

超现实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要在人的复杂性后面发现它的统一;现实的表面不足于反映实现本身;超于现实之上存在着“某种组合形式”,这种形式能达到事物的本质。超现实主义追求不考虑美学、逻辑的无理性的书写,摒弃代表大众的现实。超现实主义作品经常将现实刻画得如梦如幻,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梦”与“幻”,事实上是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或是鼓励人们有真正探索自我的勇气,或是像塞尔努达一样作诗聊表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尽管如此,超现实主义的书写也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不管是如何天马行空的想象,它必定惨杂了现实的经验和体会,不然超现实主义的文章便全然失去了可读性。

南方是一片载歌哭泣的沙漠,

她的悲吟不像死鸟般消逝;

驱使着苦涩的愿望奔赴大海

撩起悠扬微弱的回响。

我愿沉沦在那遥远的南方。

那儿的雨不过是一朵羞于盛开的玫瑰;

它的雾气顾自笑了,洁白的笑声风中弥漫。

它的黑夜,白昼都一样得美。

上面两节为诗歌的最后两节。塞尔努达认为,充满无限可能、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就是那片失落的天堂,对他来说就位于南方,那个故梦如幻的故乡。前文提到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只愿独自在南方,南方如同塞尔努达心中的天堂一般,如尘世隔绝。南方对诗人意味着美好、完美无瑕以及永恒的幸福。塞尔努达在故土塞维利亚度过短暂美好的童年和青年时期,故乡的自然风光、传统艺术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离开家乡工作以及后来的流亡生活期间,诗人的怀旧之情逐日浓厚,他乡的工作和生活给他带来了宁静的同时也伴随着无尽的孤独。

塞尔努达对故土的思念颇深,以至于安达卢西亚这片土地在诗人的笔下是如此得拟人化。在这首诗中出现了好几个自然风光的人格化:“沉睡的风景”,“沐浴在阴影中的风光”“歌唱并哭泣着的沙漠”......诗人大量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对于他来说,南方是活着的,是熟识的好友亦或亲切的家人。与此同时,诗中许多比喻也出现了:“南方是一片荒漠,它在唱歌时哭泣”,“雨是含苞待放的玫瑰”。本诗运用了较多的自然元素,但各种元素的内在联系关系甚微,其构成的画面如同梦境一般,内容跳跃且难以揣摩。前文提到,对各种现实元素的不考虑美学和逻辑的无理性堆砌,也是超现实写作手法。作者意识自动创作下的各种意象也源于生活经验,对西班牙南部塞维利亚地区稍作了解便可知:本诗中提到的沙漠为西班牙四大沙漠之一的戈拉费沙漠,就位于安达卢西亚地区;“歌唱并哭泣着的沙漠”,便映射的是弗拉门戈这一安达卢西亚地区独特的歌舞艺术表演,其将东方的印度踢踏舞风、阿拉伯的神秘感伤风情融合在自己泼辣、奔放、苍劲的歌舞之中。“雨是含苞待放的玫瑰”,用心留意生活细节会发现,雨滴落地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而溅射,溅射瞬时的身姿就好比半开的花朵般娇艳美丽,塞尔努达对故乡的各种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可见对其热爱深入骨髓。在这短短三节诗,塞尔努达运用了大量的现实元素,虽然彼此间的内在联系微弱,呈现了一副梦幻般的无厘头的超现实主义图景。但从诗人的现实生活入手,甚至从读者本身的生活经验入手,本诗中的“共情”也能被读者充分地被挖掘,超现实主义文学对内容元素无机的分配在诗歌当中起到了奇妙的作用,作者下意识的创作再次被读者下意识地感知,彼此之间的对话机制因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变得微妙而有效。诗中复杂多样的元素因读者结合现实对其画面重塑而获得了统一。

结语:

总而言之,青年时期的路易斯·塞尔努达文笔有着超现实主义特色,仅从对我愿独自在南方这首诗来看,全篇无论诗创作形式和内容都具有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欣赏超现实主义作品,就好比被作者邀请进入他的梦幻之境,只有摒弃理性的束缚才能感受作者潜意识下真正的创作意图和情感思绪。单从本诗来看,平心而论,本诗既然是超现实主义写作的成果,在翻译时的遣词造句也应遵循超现实主义的要求来:不让理性过分干预翻译再创作,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应尽量按照直译的方式来译介,而本文中所用到的诗歌译文则就是透过超现实主义的眼镜将其重新审视后的直译版本。

猜你喜欢
塞尔现实诗人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3:20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诗人猫
浅谈点-连式ATP系统在埃塞尔比亚轻轨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诗人与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
现实的困惑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8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杭州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 15: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