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新县赵北口镇赵庄子小学,河北 安新 071600)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应该是重点,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中心。但在许多教师那里,作文训练根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缺少必要的理论探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缺少提高学生作文训练水平的方法和策略,一般就是仿写或者干脆让学生背诵作文,毫不夸张地说,有许多学生都是靠背诵了几篇范文来学习写作的。诚然,模仿是学习的必要步骤,很多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是像这种单调的甚至是机械的模仿,是不能满足学生长远的学习需要的。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来,一直试图寻找一种系统的作文训练方法。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几种不同阶段的不同训练方法,以期与各位同仁一起讨论。
晚清的诗界革命中,黄遵宪提出了著名的诗歌理论——“我手写我口”,意思是说手中所写的文章要和口中所说的话相一致。这个理论提出的背景是为了反对传统诗词中雕琢不切实际的坏风气。其内容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说文言和一,书面表达和口头语言的趋同;二是心口合一,所写的要和心里所想保持一致。这个理论到如今仍然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在小学写作中言不由衷、端起架子写作文的情况大有人在,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小学生一写作文不是先想到事实如何,而是先想到作文应该如何写;不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先想到教师要求怎么写。写作文成了为写作而写作,为了满足写作要求而写作。小小年纪就要端起大人的架子来写作,这是最要不得的事情。
“我手写我口”,说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在写作中放松,学会在写作中展现真实的自我,让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从内心发出。恰如鲁迅先生所说,乐则大笑,痛则大叫,这样发出的才是真的人的声音。如果作文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很容易把学生引到弄虚作假的歧途上去,这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将是有害的。
要学生养成“我手写我口”的表达习惯,就要引导学生习惯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先不要考虑用词,甚至可以先不考虑主题意义。比如可以让学生写下上学路上的感受,要写出真实的感受。这时教师千万不要为了教育而钳制学生的思想,认为他们不想上学的思想是坏的,是不能表达的。在写作训练时,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情感就不应该被列为表达禁区,尤其是在小学生一开始练习写作的时候。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最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这就完成了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基础,任何时候,没有真情实感的文字都是要不得的;二是用文字的方式发泄了心中的不满情感,这对于疏导学生心理、平衡他们的心智是非常有帮助的。
上面说到了要学生练习“我手写我口”,这是作文训练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要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取材。许多学生写作的素材都来自于成本的作文书,即从其他人的作文那里获得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这是万万要不得的,这样得来的素材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就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要知道,学生写作文就是要写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写作文总是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体验。但只要经过练习,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习惯,还是能够找到可以写作的材料的。
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景色”的作文,学生除了搜罗一些课本内和课外书上的春景之外,再也写不出别的了。我想,学生生活在春天这个时节里,却没能走进春景里,当然难以感受到春天的味道。因此我组织了一次春游,带他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那里亲身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虽然只是带着学生在校外的农田桃树林里玩了一会儿,但却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是满满的一大张,其中还不乏生动的描写。这次作文练习,让我真正体验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的真谛,也让学生明白了生活就是学习语文的最广阔的“教室”。
许多教师忙于教学的时候就只忙于教学,需要练习写作的时候才练习写作。其实,读和写之间是彼此相融的关系,有人提出在阅读中加强写作练习,也有人提出利用阅读练习写作。可见,对于语文来说,读书与写作本来就是一回事。我们可以利用讲授新课的机会,把许多问题转化为写作,让学生把答案有条理地写出来,以此来达到练习写作的目的。如在教学十一册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教师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梳理:肖邦教师送泥土给肖邦的用意是什么?肖邦离开祖国后是怎么做的?肖邦为什么不留在国内斗争呢?肖邦临死前说的这番话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写作,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词语写出了答案。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加深了对于课文的理解,又帮助学生锻炼了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不仅如此,课堂教学还要让学生养成动手动笔的习惯,一上课就要让他们准备好纸和笔,对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进行有条理的写作练习。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新学习的词语进行段落练习。总之,要让学生时刻动笔,养成用文字表达的习惯,这样对于学生的作文练习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