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周口 466634)
引文: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情况。因此中职数学教育当前面临一些困境,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过程显得被动,究其原因,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匮乏,数学理论教学和实际的联系不紧密是关键因素。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当中渗透数学文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围绕着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及其对策展开论述职,希望能为中职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要求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逻辑和严谨的数学思维,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运算基础。作者认为,在中职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学教育的发展受到广泛的重视,也对中职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增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增强对数学理论的应用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通过数学各章节知识的学习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起源和发展,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能力[1]。相比于传统教学,数学教育往往集中在理论知识的记忆和训练中,通过具体的数学题,训练学生的演算能力,最终得出正确的数学答案。在教学方式当中,学生往往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这些形式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偏低,在数学知识的各章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割裂和片面化理解的现象。因此,在数学教学当中渗透教学文化,有利于使学生对知识发展的轮廓进行掌握,有助于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线索,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知识的演进,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应用的习惯,学会以数学的思维面对生活当中的种种问题。渗透数学文化的中职数学课堂,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全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数学核心素养,优化教学方式,对中职教育的整体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数学文化属于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具有传承性,因此,在中职数学课堂教育当中,教师应当重视对教材的利用程度,不断的挖掘教材的深度,探寻教材理论知识背后所渗透的数学文化。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就离不开著名的数学家韦达的智慧和贡献。韦达是16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他的贡献对于数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学会用字母来表示数量关系的人,从此以后“方程”便诞生了[2]。不仅如此,韦达对于代数学的贡献还体现在对于数学定理的表述和解释上,他编写了一系列广为流传的数学著作,由此被人称为代数学之父。在如今的数学教学当中,一元二次方程系数与根之间的关系是韦达定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引入数学家韦达的故事,使学生产生对方程学习的好奇心,带着问题进入方程内容的学习,并学会使用方程解决常见的数学问题。以上教学方式不仅传播了数学文化,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演进和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将文化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贯彻了新课改的目标,使数学课堂气氛变得活泼生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教学枯燥单一的形象,使学生在数学理论的学习当中感受到数学的温度。
文化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数学是一门具有工具性特征的学科,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的土壤。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增强理论教学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深入数学教材当中,挖掘知识点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使教学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也和中职院校的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关联。应当重点发挥数学理论知识的现实性作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例如在针对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引入数学家笛卡尔的个人经历。众所周知,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经常需要利用图纸和数据等数学知识完成工作。其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含了几何,代数,双曲线,抛物线等众多数学概念。笛卡尔是法国15世纪著名的数学家,他对数学的造诣主要体现在几何学当中,也正是笛卡尔发明了重要的数学工具“平面直角坐标系”,从此数学研究开始进入到新的高度,将几何和数据相联系,使生活当中很多难题得以用数学知识迎刃而解[3]。在相关专业的教学当中,引入笛卡尔对于知识的探索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以全面发展的视角观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相关的模型。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增强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和逻辑性,事半功倍,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中职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渗透数学文化,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完整发展过程。教师应当善于挖掘教材背后所隐含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对数学发展的历史产生兴趣,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在数学知识的运用当中,加强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增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变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