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瑞华实验学校,湖南 新田 425700)
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初中素质教育的施行至关重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能够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这对爱国主义建设来说意义重大。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地奋斗。
爱国情怀是一个国家的中心聚集点。国家给与公民生存、工作、学习的条件,为公民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深层次了解国家现状,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中,明确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受爱国主义精神感染时,产生了为祖国努力学习的想法,为构建优秀的国家而奋发图强努力学习。这样,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成为我国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多的奉献。
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学生传播爱国主义精神,要精心设计教学方式,采用有感染力的话语和学生进行沟通,讲解知识等。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时,不只要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也要注重教育和锻炼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明确个体与社会、现实和理想、自由和秩序之间的关系。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典型的爱国主义记录篇,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价值观。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的典型事例的视频,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培养学生养成努力奋斗、省吃俭用、保护资源的行为。
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借助现代信息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绘声绘色的爱国语言、图片记忆视频等。采用多媒体设备用图片的方式为学生展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爱国主义思想。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播放《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天》等爱国视频,为学生开展讨论爱国主题活动,并分设小组,让他们在课下搜寻相关的材料。还可以用表演、扮演、阅读等多种形式体现爱国主义,采用小组合作能提升学生对爱国情感的认知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疑问,还能调动学生为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努力的精神。
我国为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建设了很多主题场馆,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爱国情感,体会爱国主义的气息。比如博物馆、纪念碑、烈士纪念馆、红军遗址等都是拥有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场所。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场所,把课堂内容带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活中,通过实景传感,为学生讲解爱国故事,让学生多感官地体会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意义在于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促进道德行为的产生,将道德行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展现出爱国主义的真实价值,将思想政治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爱国主义行为才是最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初中生感情丰富,正义感较强,根据这些特点,初中教师在教学时安排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切身体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热情。在传统节假日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例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纪念馆祭拜,在缅怀先古的同时感悟爱国情感;在国庆期间可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的文艺汇演或知识竞赛等活动,还可以根据教材相关知识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例如采访曾参加过国家建设的老红军,通过对话,对祖国的建设有一定的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体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关注祖国建设,并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而努力奋斗。
总之,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教师身上的担子很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项工作需要时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优良的民族精神,让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为民族的发展而奋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