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晖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明德小学,江西 上饶 334500)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样的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缺少学生参与的教学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由于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自由发挥,不能发挥自己的看法,只能跟着教师的步伐学习,这也就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而这一目的的实现是建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上才会积极表现,学生才愿意去学习,主动与教师互动,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1]。
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这也决定了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在“认识图形”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角色,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解自己所认识的图形,并将自己所知道的图形的特征讲出来。有的同学会讲到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以学生所熟悉的图形为导线,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小学生的年龄小,要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热情,关键在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教育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符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趣味性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1]。如,在“十以内的加减法”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抢答游戏:教师随意说出一个10以内的数字,哪两个数字相加可以得到该数字,让学生抢答。实行得分制,回答正确的一份,回答错误不得分。游戏结束后,排名前三的学生给予一些奖品。在游戏的引导下,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学习。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主动与教师互动和交流。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积极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不仅要主动与学生交流,更要鼓励学生踊跃提问、质问,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爱上教师,从而爱上课堂,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踊跃与教师互动,从而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获取知识的第一源地就是生活,生活中的知识通俗易懂,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消化。小学数学这门课程与生活密切相关,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挂钩,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学习[3]。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课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的购物事件为例,购物需要用到人民币,以这一事件为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购物活动中哪些行为涉及钱币。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任务:假如你是购物者,需要购买铅笔、橡皮擦、笔记本等学习用品,你能算清这些物品需要花多少钱么?以生活中的知识为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妙用,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
长期以来,学生是以个体单位存在的,而学生的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弱,想问题比较单方面,使得学生无法及时理解透所学知识,从而容易失去学习热情。而小组合作打破了这一局面,小组合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讲究的是团体协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4]。如,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课中,这一课的知识点比较系统、抽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来活跃课堂氛围,解决相关问题。在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确保分组合理,每一小组的水平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综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革新观念,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活动,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