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2020-12-08 14:23:46西娜巴特加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西娜·巴特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尕什敖包乡牧业寄宿学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河 836200)

数学课程离不开计算教学,教师很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不管是计算方法还是教学解决问题。学好数学这门儿课程,对人们的生活很有帮助。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学好计算,可以为将来的数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计算思维发展的现状与重要性

新时代明确规定,教育要有新作为,就要以未来为导向,有效率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在当今教育领域,计算思维,已经演变成数学的核心素养,受到很多教育者的重视,课堂教学已经逐渐开始重视思维力的培养,曾经的技术教授已经逐渐弱化,学生在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以及思维方法等方面,都获得了更好地提升。

为提升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做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搜索相关文献得出结论,在2010年前,关于计算思维的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在近几年,已经开始对应用展开研究,现在的基本思维主要应用在高等教育的阶段,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针对计算机思维的培养以及教学模式还处在研究的初期。

二、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一)加强重点题目和典型题目训练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习惯,针对典型的题目让学生多次进行锻炼,以便学生下次遇到相同的问题,知道应该怎样解决,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会让学生养成看到题目后,先对题目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审阅。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时,要督促学生仔细检查题目有没有看错或者抄写错,锻炼他们对板书的检查能力时,也会对自身抄写题目养成检查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确定题目抄写正确后再进行审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该计算哪个步骤,接下来该计算哪步,一直到得出答案后,再进行认真的核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督促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而且要是时常提醒学生重视难点和典型的内容,以免遇到类似的问题不知怎么解决,课堂上要指导学生认真检验答案,以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还可以加深对典型题目的认识。

(二)注重探究,提高参与程度

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直接进行计算,很容易出错,这时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比如计数器、算盘以及手工制作计算棒等,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加深计算的思维过程,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可以通过同桌和小组的模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体会运算的过程。

对于计算而言,算理是核心思想,也是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算理作为支撑,学生会对计算产生枯燥的感觉,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学生要自主去实践操作,自主探究,这样学生才会顺其自然的得出计算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算理。

(三)提倡算法多样化

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股,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只针对一种方法去解答问题,多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尝试用创新的办法进行计算,一个班级,多则几十名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算法,我们管这种现象叫算法的多样化,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能有意义的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例如:在教材“9加几”课程中,文本首先出现的是“9+4”。

有的学生的算法是:从4里减去1,放9里,结果为10,10加3等于13。

还有的学生的算法是:把9当做基数,加上4,即9、10、11、12、13,结论为13。

根据教材内容的介绍,教师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来启发学生说出运算的方法,但是学生几乎没人能够给出回应。接下来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又强制性的要求使用“凑十法”,原因是教材上出现了数数的方法,总结起来凑十法计算的过程会更加简便。

算法多样化符合新课改的创新要求,也是《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含义是指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日常学习中要多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计算方法,所以算法多样化的实施是在以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运行的,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育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意味着学生要掌握教材中介绍的多种方法。

总而言之,数学在生活中的比重很大,也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具备数学知识极大程度上促进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必备的知识素养。小学生涯也应该进行基本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小学生的思维力以及计算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计算知识掌握牢固,还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整体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