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0-12-08 14:23:46由贺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由贺

(河北省威县苏威仲夷学校,河北 邢台 054700)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目标和原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路径,需要教师树立更高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践行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向学生有效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

(一)利用课本原有资源向学生有效渗透核心价值观念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教师应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展开深入的研读和发掘,将课本当中所隐藏的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精炼出来,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展开,从而实现在政治课程中有效渗透核心较直观的目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作宣扬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初中政治课本共有六本教材,其内容的编写主要涉及个人、社会、集体、法律、国家以及世界等方面,但任何一本教材中都隐藏着核心价值观。比如,在7、8年级所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只看其表面并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它是将核心价值观隐藏在文字内容当中,这就需要政治课程教师来对教材展开认真的研读和挖掘。比如,在七年级下册中《走进法治天地》这一课就明显的体现出了核心主义价值观当中对‘法治’理念,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法治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并在当下生活和未来工作当中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核心主义价值观教育情境

在政治课程教学渗透核心主义价值观应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构建生活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用心体会和思考。总而言之,应突出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初中生认识及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大部分中学生由于没有步入社会严重缺乏社会经验,主观的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对自身意义不大,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认识和理解较为片面肤浅。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向学生展开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及其必要和重要的。要求教师应与学生之间主动交流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在政治课程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打造良好的、活跃的、愉快的、政治课堂学习气氛,并构建生活化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深刻领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疫情期间医生护士在疫情一线救助病护的新闻’‘公安扫黑除恶行动’‘感动中国人物’以及‘国家宪法日’等,通过生活化的新闻事件、故事等贴近生活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政治课堂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当中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让学生自身思想价值观念获得升华,实现在政治课程中有效渗透核心价值观念的目的。

(三)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深刻体会核心价值观

初中政治课堂是有效渗透德育教学的优质平台,如果德育教育远离实践则收效甚微、一纸空谈。为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就需要学生真正的步入社会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从而真正体会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内涵。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效果是课堂教学无法相比的,教师课依据实际条件在保证安全有序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就以‘爱国’为主题,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早晨组织学生到当地政府机关等地进行升国旗仪式,参观当地‘抗日抗战博物馆’、走访革命人物故居等,从而让学生对‘爱国’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可组织学生到当地‘敬老院’,做志愿者为老人洗衣、打扫房间与老人聊家常等,通过献爱心的形式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友善’,以此在实践活动中懂得奉献的意义获得思想的成长和升华。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推动学生亲身参与,从而对核心价值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对提升学生个人素养及未来良好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结束语: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才必备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教育的力度,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功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