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2020-12-08 14:23:46王凤杰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王凤杰

(云南省个旧市个旧一中,云南 个旧 661000)

作为新时代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对数学文化有深刻认识,理解数学对学生思维的影响,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文化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所追求的教学目的,实现学生思维与知识、能力与智力的不断提高。那么,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如何在数学文化视角下,结合数学知识的发展史、数学思维等,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认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数学文化概述

数学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数学文化涉及内容多,主要包含数学家、数学发展史、数学教育等,数学教育中凡是和人文有关的都属于数学文化范畴,除此之外还体现着数学的社会性,与生活的关联性和其他文化的内在联系。狭义的数学文化指的是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观点等形成和发展,数学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发展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探究数学文化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历史文化界名人也是数学文化的缔造者,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罗素、爱因斯坦等。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文化做出明确指示,将其列为一个独立板块,这足见高中数学教育对数学文化的重视。传统高中数学教育脱离了数学文化,数学教育是孤立状态,过于形式化,学生对数学认识不够深刻,存在一定误区,错误地认为数学是由少数天才创造出来的,数学已然存在,不需要在实践中去验证。中国传统数学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有效途径

(一)渗透数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研究当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这不但是老师教学方法的欠缺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忽视,更是老师在教学中缺少了对数学精神的渗透与融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和科学精神,不但能充分体现出课堂上的数学精神,还能对学生形成一种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严谨态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对数学更深入的认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所以,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科学、合理地融入数学文化,对学生开展数学精神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乐观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学知识产生中渗透文化

高中数学教学坚持以生为本,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和自觉性,促使其主动探索数学。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知道知识却不明白知识是怎么来的,数学文化渗透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数学学习能实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于数学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包括数学知识来源、发展进程、实际应用情况等,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在深入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学习技巧和方法,拓展数学眼界,积累丰富数学文化,乐于参与数学学习。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渗透要做好再现和还原,借助多媒体展示数学研究的图片,通过动画视频制作再现数学研究场景,师生共同参与数学知识的产生中,这部分数学知识印象深刻,并且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例如学习函数知识时,不仅要介绍函数起源,还要让学生明确函数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在推动航海事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知道函数发展的历程,以及推断中发生的趣事。函数模型应用中,运用电子白板演示星体环绕运动,人的情绪变化和波动,股票涨跌等。高中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要贴近生活和学生认识水平,通过数学文化开发智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样就能抓住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本质,自主构建数学模型,生活中也会产生应用知识自觉性,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意识会增强。

(三)适时地结合数学史学,形成内涵渗透

在以往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能力,教师多以知识的讲授为中心,辅以大量的巩固习题,以期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获取更高的分数。机械授课不仅让教学缺乏活力,也会让学生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学生无法感知数学之美,体会数学学科的魅力,也不了解其发展的历程,对曾对推动数学进步的重要历史人物更是一无所知,这对数学教学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较为不利。故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结合数学历史知识,让学生深刻领会数学精神。

例如:在高一《基本初数函数》章节中,先讲指数函数,接着是对数函数。针对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数学历史知识:对数函数是约翰·纳皮尔在他的《奇妙对数规则的结构》中首次公开提出的,随后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学研究、航海事业发展以及其他数学的分支里。教师可将数学历史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让学生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使其理解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通过在教学中对数学文化的应用,促进学生的类比思维、数形结合意识等数学思想的发展,使其更加深切地理解数学学科的内涵。

结束语

总之,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文化的应用与传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教师应有效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重视对学科精神的传播;另一方面,应注重对数学文化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眼界,促进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