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2020-12-08 14:23:46孙攀科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孙攀科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城东街道塘西小学,浙江 金华 321000)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落实激励措施的意义分析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仅心理较为敏感脆弱,同时自尊心也很强,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对其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班级管理的时候,不能忽视孩子的这些特征,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这些错误以及缺点进行批评,势必会使学生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以及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来说,在其中落实应用激励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激励措施的河流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对心理矛盾进行自主调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其次,激励措施的应用可以使学生选择争取的成长道路以及人生道路,也使得学生周遭世界充满了温暖和阳光。总之,激励措施的应用与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较为符合,可以使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实施途径

(一)要注意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

在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其所遵循的理念往往也有很大的不同,班主任应该对现阶段小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有清晰的认知,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个体,从而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这样可以使教育效果更加理想。教师应该对现阶段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情况、认知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等有具体了解。对于那些日常表现较为优秀的学生来说,教师在对其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只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引导便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那些日常学习中表现不好的孩子,教师应该对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进行确定,并且为孩子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当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成果,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及时赞扬,并且鼓励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进行发展。教师在展开德育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从切实的角度进行出发,对学生原有的思想观念进行一定的优化转变,从而使学生实现综合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秉持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师的关爱。

(二)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应该对奖励措施进行有效落实,并且确定德育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实施奖励措施的时候,应该注意对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较为详细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同时,小学班主任教师还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创新,通过这种方式也使得教师从教育的决策者变成了引导者,有利于提升学习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鼓励与奖励要适当

随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激励措施的不断完善以及落实,很多小学在德育教育方式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仍然不能放松,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以及奖励。对于日常表现以及课堂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教师不能吝啬溢美之词,同时也要给学生一些实际的奖励;而对于那些日常表现以及课堂学习成绩都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教师也应该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明确指出,三番五次没有进步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对其进行适当批评教育。教师应该意识到,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势必会使学生滋生骄傲,同时也可能使学生与其他的学生产生距离感,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接触其他学生。如,教师要对那些不爱护环境、乱丢垃圾的学生进行警告,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对学生品德素质的有效约束。

(四)德育教育应该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

对于德育教育工作来说,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对现阶段小学教育的整体形势有清晰的把握,以此来制定出相应的激励策略,这样可以保证激励策略的综合可行性。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德育素养,从而使其养成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的积极品质。同时,在班级或者学校组织劳动的时候,对于那些积极参与劳动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对其进行鼓励以及表扬,这样一来也向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劳动榜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展开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实施激励措施的重要性,教师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日常管理氛围,从而使得学生对班级有一种归属感。教师在展开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养成自律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德育教育是其重要工作内容,想要保证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以及品质,教师应该对学生现阶段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有深入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内心体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