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
(新沂市第五中学,江苏 徐州 221400)
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始终把热爱劳动、勤奋劳动作为我们的优良传统,浩浩几千年时光,代代传承,共同努力,才创造出如今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劳动教育依然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当代的中学生,担负着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取决于劳动教育。
长期以来,各级教育大会都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各地在中学生实践育人方面已经有所进步。然而,中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当代一些青少年贪图享受、从不劳动,可谓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是花钱却大手大脚,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劳动教育的成效可见一斑。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
中学生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而很多学校仍坚守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智育至上,作为五育之末的劳动教育更是不被重视。学校中,出现不开劳动教育课或是开课却不上的现象。没有专业的教师,不投入相应的资金,即使开课也是象征性的应付,老师跟学生都不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更不用说计划和考核。另外,很多学校对劳动教育内容认识不清,认为劳动教育就是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没有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劳动教育中,这是劳动教育内容的一大偏差,导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和分离。这种缺乏实践的学习,怎么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呢?
现代中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经历过艰苦的生活,而如今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家庭都达到小康水平。父母都普遍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他们希望孩子不要再任何地方浪费一分一秒,能代劳的决不让孩子沾手。这样的教育下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可想而知。不少中学生没有自理能力,甚至有的中学生连鸡蛋壳都不会剥。劳动教育越来越边缘化。
针对目前青少年好逸恶劳的现状,结合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加强劳动教育非常必要。然而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实践。具体措施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育实践中,劳动教育常被看作是解决学生不热爱劳动,不会劳动的手段,这样理解有失偏颇。所以帮助学生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内容,不只是参加各种体力劳动,更是习惯养成和价值观树立的教育。
劳动课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承担着让学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内涵,教会学生生活技能的任务,学校要按照新课程要求每周都要开一节劳动技能课。另外,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每学期初都要按年级制定计划,有计划的安排活动课程。平时,学校还要起到监督作用,检查劳动课的开展情况,还要进行考核,把劳动技能考核纳入学生综合考核中去。
无论什么学习,都要遵循学习规律,由浅入深进行,劳动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学校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安排不同的内容,从而让学生都能享受适合的教育。除了在劳动课上,还可以利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形成各科相互融合。如在学习数学《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正方体和正四面体得表面展开图。既对数学知识有了加强和巩固,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是渗透了劳动教育,学生因此也能感受到成就感。
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如在学校里开办广播站、在图书馆招聘图书管理员,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等,在校外与社区联合搞志愿者服务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并安排学生写体会 和调查报告,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劳动意识。
家庭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学习虽然重要,劳动也很重要,不能让孩子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当今社会没有劳动技能以后是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的,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要重视劳动教育。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从小事做起,慢慢掌握基本劳动技能、技巧;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父母如果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孩子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另外,家长还要起到指导、检查的作用,多鼓励孩子,有进步及时表扬,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慢慢爱上劳动,从而主动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关乎着孩子的未来,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德、智、体、美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无论是学校、社会、家庭都要重视中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从而报效国家,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