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尝试

2020-12-08 14:23:46卜如焱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卜如焱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城东街道塘西小学,浙江 金华 321000)

一、设定德育教育情境启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年龄尚小,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准确抓住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设定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来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热情。从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实际情况来看,往往很多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并不高,这也使得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时候遇到了一定难度。小学语文课程的德育教育作用应该结合课文内容对其进行体现,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来对学生进行课文讲解,同时,还要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向学生播放一些外敌入侵的画面,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当年革命先烈保家卫国、奋起抗争的坚韧品格,这也使得学生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主动性。教师通过这种清晰的情境设定,使得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得到了有效突出,同时也激发了小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注重对小学生的优良道德行为进行培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价值观念尚且不健全,这时候是对其优良道德行为意识进行培养的关键阶段,小学语文是对学生道德品质进行培养的重要课程,学生的道德素养不仅要体现在思想上,同时也应该体现在行为上。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将良好的道德行为落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通过语文课文教学的方式将这一理念体现出来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教师在讲解《我不能失信》一课的时候,教师要通过细腻的文本解读来让学生体会宋庆龄守信的良好思想品质,并且鼓励学生将这种品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其当作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从而使得学生逐渐产生高尚的道德行为理念。

三、通过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的方式来体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对于班主任教师来说,不仅要负责对学生进行理论课程教学,还要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繁重。班主任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德育素材进行有效发掘,从现阶段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很多内容往往都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现了文中主人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对学生进行的身心健康成长会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对于与一位语文教师而言,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课文中的思想精华进行提炼,以此来使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例如,教师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铭记国耻,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使得学生爱国情怀得到激发。同时,教师还要培养起学生敢于拼搏的精神,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应该迎难而上,从而实现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

四、通过拓展阅读教学来使学生个人情操得到培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也包含了一部分德育教育内容,通过阅读可以使小学生增长见识、扩展视野、锻炼思维。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中,从而找到与文本的情感契合点,更加准确地体会到文章中所传递的情感以及思想。例如,教师在讲解《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真切地体会到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同时也使得学生联想到周总理的和蔼可亲、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建设以及发展耗尽了心力。课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周总理艰苦奋斗的故事,从而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这样也使得学生的个人品质得到了培养以及提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长期性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的德智体美进行全面发展,这是当前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对于一名小学语文班主任教师来说,应该对语文课程中的德育教育部分进行充分挖掘,并且将其展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小学生道德品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现阶段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有清晰具体的了解,从而使得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与现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较为贴合。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念进行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以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正面影响,同时也使得学生自身道德素质得到了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