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梅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和政府近年来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将就业作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也已经成了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对于体育课程而言,教师需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将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不断提升,培养出学会说呢过良好的思想品质以及锻炼习惯。基于此,本文以职业需求为切入点,分析了高职体育课程模块的相关教学问题,以期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使高职体育教学更好地适应职业需求。
高职院校应先从整体上把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全面考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体育课程的特征,设置体育课程。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应以社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劳动特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高职体育应将行业与职业的特点作为教学参考依据,重视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对于职业病的预防有着很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应始终将“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作为教学指导方针,在开展职业教育的时候,要将体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的整合起来,实现职业需求和运动技能的完美衔接,促进职业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怎样进行科学的定位?高职院校应将服务作为教育宗旨,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将就业作为指导,从而为自身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高职院校应将职业岗位对于体能的相关需求和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起来,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职业心理、体能以及专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样学生在走上岗位之后就能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模块化教学指的是,根据专业对岗位所需具备的基本技能进行预测,从而开发出和教学管理与组织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模块,接受教学大纲的指导,将教学模块联系起来,完成模块教学课程的构建。通过学习,学生逐渐完成了专业学习过程的教学组织方式。高职体育模块教学遵循了模块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学生的职业能力。模块教学模式涵盖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基础理论模、职业能力、运动技能模块。就基础理论模块而言,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体育健身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掌握职业岗位健身知识以及预防职业病方面的相关内容,这实际就是将职业岗位需求和体育教学有机的联系了起来。职业能力模块将职业体能、专业素养、心理素质以及竞争能力等联系起来,是高职体育“提升素质、服务专业”这一目标定位要求的充分体现。而运动技能模块涵盖了很多体育单项,能够使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因此,在对体育模块化教学体系进行建立的过程中,要对运动项目的差异和特征进行全面的把握,了解学生素质上存在的差异,并将职业体能需求作为核心,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重点任务,通过开展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课程模块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重视的问题:关注职业对于学生心理素质以及体能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协调好体育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应以够用为原则;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目标进行不断的完善,重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应将职业需求作为导向,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目标。模块教学模式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和高职体育教学的规律相适应,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使人才培养的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对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实施和推广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模块化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教学模式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相关教学工作能够提供一定的建议与参考,最终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