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8 14:23:46于冬梅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于冬梅

(江西省丰城市第二中学,江西 宜春 331100)

在课堂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新课程开始将教师引导归纳为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观念越来越为一线教师工作者所认可与接受。历史学这样一门本身趣味性、故事性较强,而知识点又高度集中的学科,与讲故事这样一种方式相结合,十分适宜于开展日常教学。因此,本文以此为基点,探究了讲故事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一、历史故事选择浅析

采用高中历史故事教学法,最重要的一点为选择与课本历史知识点保持高度贴合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如果所选历史故事与真实历史之间相差较大,不仅会干扰到学生学习专注度,还会对学生准确把握支持点增加阻碍,反而是适得其反的。因此,对历史故事的选择是讲故事课堂教学试验的关键。

历史故事的选择一般应重视以下原则:其一为真实性原则,所谓“学好历史知兴替,以史为鉴明古今”,可见历史作为学生为人处世所可以依仗的标尺,其必须要有严格的准确性,若所选历史故事与史实不符,显然是不合乎历史教育要求的;其二,选择历史故事,还应该保证历史故事必须要有趣味性,才能紧抓学生注意力,也才能真正让学生放下对历史的恐惧感,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这门学科;其三,在历史故事的选择上,还应该避免故事文学化,应该保证历史故事的客观性,避免作者主观色彩,对学生历史史实学习产生影响。

二、讲故事教学法主要作用

(一)促使历史课堂生动化

讲故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历史故事来补充与说明历史课本上所高度精炼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于单一历史事件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全局把控能力。例如学生通过小说集《三国演义》,对三国故事有一个基础概念,能够建立起一个综合政治、文化、军事的东汉大框架。在学生学习东汉末年历史时,就更能够理解在军阀四起、政权多变情况下,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也更能够理解在这一大背景下,思想解放以及文化传播开始高速发展与兴起。

(二)打破古今文化壁垒

讲故事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发挥的另一作用主要是能够打破古今文化壁垒,拉近学生与历史时期的距离。这一点不仅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表现明显,在世界历史中同样适用。

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精髓,给后人留下的经验价值无所估量,但是由于如今时代经济、文化均发展迅猛,学生以当代视角来看待历史问题,很难产生情绪与心理上的共鸣。而历史故事是历史知识最好的载体,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凯撒,就能了解与其相关的罗马帝国的综貌,也能理解罗马文明所兴起与覆灭的原因。

三、讲故事教学法应用策略

历史故事教学方法的作用,是将历史知识以连续内容勾勒相连,保证其连贯性与系统性。基于历史故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历史脉络疏通清晰,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也可以更为完整。但是讲好历史故事却需要一定的方法,也需要教师下足功夫,真正将自己所了解的历史故事传授给学生。

(一)点面交叉法

点面交叉法是将历史节点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一种历史故事讲解方法。教师应该做好学生历史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逐渐在历史知识点中深入历史背景、文化、地理等相关知识,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典籍。长此以往,学生的历史底蕴与素养可以逐渐拓宽,自身的历史“面”也可以更加开阔。但是仅仅利用点面交叉法、利用历史故事来进行课堂教学,还远不能达到提升学生历史能力的目的,还应该从“面”的广度上收回“点”,让学生能够既有所“悟”,又有所“学”,才能真正促进其历史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面点归一法

面点归一法是在学生注意力被课堂故事所吸引时,以精炼的语言总结历史知识,再让学生当堂理解与记忆的方法。它是在历史故事抓住学生兴趣后,开始普及知识的方法,重点在于将教学规定内容精准地传达给学生。除此之外,仅仅依靠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高中学生,效率仍然是课堂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后期教学仍然还需要不断重复,让学生在故事与历史关键点之间建立联想,才能真正使其在讲故事教学法中获益。

在历史课堂中,采取讲故事教学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度以及课堂参与度,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单一历史关键点的影响,进而提升其历史学习效率。本文从讲故事教学最为重要的历史故事选择原则出发,探究了讲故事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研究了讲故事教学法的主要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