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中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策略研究

2020-12-08 14:23:46张鑫鑫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张鑫鑫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凤凰书院,浙江 金华 322300)

一、通过观察、倾听以及交流的方式对初中生的批判思维品质进行培养

对于初中科学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注意对课堂教学目的进行明确,有计划的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前提条件。倾听是小学生有效沟通的基础,听觉感官的灵敏程度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维以及交流是否可以保持活跃的状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是信息反馈同时也是信息互换的过程,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这样更加有利于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训练。例如,教师在讲解“常见的植物”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应该先带领学生到学校操场上对各种植物进行观察,教师还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对植物观察之后的感受进行分享。但是往往由于一部分教师或者学生存在交流意识较为薄弱以及交流重点把握不清晰的现象,这也使得其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些学生出现口语表达不流利以及词汇应用不准确的现象,因此很难描述清晰自己观察到的植物情况,往往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这种思维不具有独立性,更加不具有批判性。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养成顺从的品性,不利于学生今后的独立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耐心,带领学生对生活中的植物进行细心观察,引导学生对不同植物的特点进行掌握,并且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使得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出产生疑问,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

二、通过强化探究活动的方式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对其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换位思考习惯以及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这也使得学生在问题探索以及推理分析方面的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可以对有一定难度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了,教师应该对现阶段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有具体把握,从而使得教学活动的展开与现阶段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相符合。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的运动”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较为好奇,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地球,并且对地球的诞生以及演变历史进行探索,教师要结合教材以及其他课外资料,为自己的判断结果进行佐证。教师在讲解到“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可能性的时候,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猜测,对地球的活动情况进行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地球出现交替现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其进行逐一论证之后,有助于学生本节课程的学习。教师在展开此单元知识内容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运用实验模拟的方法来进行信息数据的收集,通过这种方式来的出相应的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科学方法进行有效运用,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通过比较、分类训练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教师在展开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观察、记录以及促进学生辩解等方式进行合理利用,从而使得学生自身的分析总结能力得到逐步提升,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前提。同时,教师还要促进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争论以及辩解,使得学生可以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碰撞,有利于学生与教师进行更加深度的交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独立思维意识进行激发。但是整体来看,现阶段我国很多初中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依然较弱,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对其进行有效解决,归根结底还是其思维缺乏灵活性,往往在对事物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的时候,没有切实的考虑到客观条件的变化情况,这也使得思维不够深入。教师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的逻辑严谨性,提升学生的交流以及思考意识,从而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逐渐得到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意识到在初中科学课堂上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对生命科学、物资科学以及地球宇宙科学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批判性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发展规律产生质疑,从而促进新问题的形成,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