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贵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100)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文化节目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在很多高等院校中很多学生展现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传统文化节目也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并积极落实传统文化激励政策。当今媒体平台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价值的,这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国家发布的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积累。高校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在我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传统文化一直在向前发展,传统文化不只包括中国的文学,还包括其他的特色文化[1]。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无形财富,是华夏子孙依靠自己的劳动智慧取得的成果。中华传统文化是根据我国诸子百家的思想和意识组合形成的特色文化,是多种文化同时存在的文化体系。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中,传统文化在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智慧的成果,是一种无形的、宝贵的财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的提升是需要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在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是可以培养自身吃苦耐劳、不服输的精神品质的。
由于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在创造的过程中是历经艰辛、磨炼的。因此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中,是应该让学生们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要忆苦思甜,要深刻领会传统文化下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社会处于历史跌宕、动荡不安的状态下,经历过和平年代也经历过战争,因此传统文化也流失了很多,仅存下来的历史文化是在前人抛头颅、洒热血才得以保护下来的,是经过岁月的洗礼的,因此大学生要切身认识到传统文化不单是一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一种精神品质。
所谓文化兴教就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促进作用。要深入实施传统文化在高效教育的措施,以此完善教学模式;所谓实践兴学就是指高校教育要重视实践活动,要坚持把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应用在生活实践中,这才是传统文化对教育的真正意义。因此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应用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骄傲,是培养我国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基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普及来实现的,因此教育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落实社会主义下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政策[2]。
高校思政教育是需要依托于我国传统文化来开展的,因此将传统文化引入大学课程中,老师要重视教学的质量,提升课堂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因此老师要潜心研究相关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
在老师基于课堂中的教学模式的前提下,还要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因为传统文化是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因此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老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比如可以开设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思想政治辩论赛,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结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是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因此在传统文化逐渐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和接受并追捧的背景下,高校积极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思政品质的提升,是符合社会主义大背景下我国对人才的要求的,是我国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进行国家经济和文明建设中,要普及我国传统文化到学校教育中,要提升老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做出改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