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曼平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中学,广东 梅州 514437)
高中生物教学的开展需要学生的主体性参与,而且要保证其有知识理解和核心素养的提升。随着新课改深入,分层教学得到了应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知识分层和学生分层的开展受到了教师精力不足和指导不及时的限制,造成分层教学并没有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这需要教师做教学上的创新。微课的应用可以让分层教学的开展有更多的资源,能够实现多步骤实时开展,这能解决当前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的问题,让学生得到精准的教学指导。
微课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应用方式,相较于视频,其优势在于可预先制作,并且针对设计做不同的内容,保证了教学的灵活性。微课在当前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并且形式多样,为各种教学方法提供了优秀的资源和良好的形式,极大完善了自主学习教学的设计,可以带动多元化的知识理解。
分层教学在生本理念下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发展,分为知识分层和能力分层,其关注点都在学生是否能够有效理解知识。知识分层是将知识的内容做递进式的阶段分解,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简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认识。能力分层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差异做分层教学和分层评价。这两种方式是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的,开展的方式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做设计[1]。
自主学习是分层教学的基础,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认识才能在分层教学中做探究性的分析,否则教师在课堂中无法完成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会让教学又回到了传统的硬性讲解环境下。在高中阶段的生物自主学习都是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知识学习的成果会有较大的不同,也就会影响分层教学的实践开展。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知识分层延伸到自主学习指导当中,让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微课的帮助[2]。例如,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教学中,可以制作知识分层的微课,让学生以微课来做实验的总结,促使学生感受遗传因子发现的过程,可以促进遗传知识思想的建立,并提高自主学习理解的效果。
分层教学中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但是在能力分层的基础上,处于低层次的学生基本没有学习的兴趣,即使提出简单的问题和目标,也不愿意去做探究性的理解,造成学困生的生物学习越来越困难,而且容易形成被抛弃的心理。在此情况下,可以利用微课做一个简单的情境构建,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改变分层教学下的心理认识,也推动不同层次的探究学习理解。例如,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教学中,就以微课做生活实践应用,以杂交水稻和紫色玫瑰花为例子使学生可以直观认识知识内容,并且产生进行学习应用的兴趣。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开展都是以知识分层和能力分层做结合运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开展会出现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延误,这种情况使分层教学指导下必然会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知识分层做具体的展示,然后统一性地呈现出来。这样在课堂中的分层教学指导就能有效率的提升,学生始终可以有学习的方向和思路理解探究的内容,教师就能从容应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指导,实现高效教学。还可以利用微课将能力分层下的教学目标做呈现,然后在课堂中以知识分层做教学[3]。微课的应用让教师进行了分身教学,所以就能解决分层教学实践中的困境。
分层教学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有效获得知识内容,所以让所有学生了解知识是必要的工作。但是在以往的分层教学中,分层知识总结都是教师的论述为方式,学生的接受性不强。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分层教学中的不同目标做整合,这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学习到了什么样的阶段,并且为深度学习也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和生物知识的深度理解。比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最后阶段就以微课做整体知识的整合介绍,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这样就推动了学生学习思维的整合和反思,保证了知识理解认识的有效性。
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的主要策略,微课在分层评价的应用主要是让评价可以带有即时性,让每一次教学都能带动学生的一次总结。在方法上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制作微课评价表,然后让学生根据评价表对自身的学习行为做自评,或者让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做互评,让评价与教学同步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结论:总而言之,微课的应用解决了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让学生对于生物知识有更为深刻地理解。而基于微课的分层教学开展中,微课的质量关系到整体教学的效果,生物教师要做好经验总结和实时调控,以保证学生能够有效获取知识,并有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素养的提升,建立生物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