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12-08 14:23:46鲁文璟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鲁文璟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德胜实验小学,宁夏 贺兰 750200)

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教学要把握素质教育在数学课程中的落实,在发展上不能只关注数学知识的学习,应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兴趣习惯也作为重点内容,并且以小学生的年龄喜好和认知为核心,做针对性的教学组织,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体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以此来构建高效课堂,使其可以在知识获取中获得全面发展。课堂是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主要场所,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开展要注重学生的想法和体会,将综合发展与知识教学有效地结合。

一、转变教学状态,注重学生参与

在传统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状态都是讲解分析为主,学生缺乏主动的理解和探究性地思考,而教师在行为上也忽视了数学抽象认识与直观思维的落实。这就造成学生缺乏实践参与,对于知识缺乏思维和思维的认识,更多的是理论性的记忆和应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不能有所发展,缺乏自主发展和自我总结的过程。因此,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状态,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数学知识推理过程中,设计开放性的互动讨论和分析,课堂中的数学知识学习成为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面积》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于面积的直观认识,并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多组织互动讨论,让学生表达自身对于面积概念的看法,从抽象和直观两个方面作引导,使学生对面积知识有全面地理解认识。这样能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感受和体会的提升,为知识学习下的全面发展奠定环境基础[1]。

二、加强思维培养,提高综合能力

数学是基础学科,以发展为根本的教学需要注重思维能力培养,让小学生有个人想法和认识的提升,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建立。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和个人思维成长较为有利,可以促进探究、实践、逻辑、分类等综合能力的形成。但是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培养要注重课堂中的学习思维主动性。首先,需要做兴趣激发,让思维变得活跃[2]。比如在《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可以利用实物和图形来说数字的演示,让数字的抽象性有直观地呈现,增加课堂知识的趣味性,以此就能让小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思维理解上的探索。其次,需要针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引导思维探究,保证知识内容的有效理解认识。例如,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就引入学生生活中的时间应用,以上学的时间、一堂课的时间等引导学生在思维上认识时间,并建立时间与数字换算的关系,这能强化知识理解,也能让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得到提升。再次,需要引导学生做高阶思维的学习实践,比如创新思维、分类思维等,这需要教师设计具体的问题和任务,让活跃的思维在此方向上做主动思考,从而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通过思维培养的进行,小学生的综合能力都会有具体的成长。

三、渗透德育教育,促进素质发展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健康成长是重点教学工作。这在传统的课堂中都没有具体的实践方法。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将德育渗透到数学知识的具体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知识的获取中有素质的提升。德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应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主[3]。第一要挖掘课程知识中的德育内容,比如乘法表的数学史、《认识时间》中的守时观念、《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平等思想等,让知识成为德育吸收的载体。第二要做好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引导,比如合作学习中的相互尊重,实践探索,实践学习中的生活引用,让学生感受行为的改变和个人思想上的认知内化。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并不会制约进行的效率,反而会让学生有更多地体会和思维,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四、培养数学思想,推进习惯养成

数学思想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认识和掌握了数学思想,在自主学习和数学解题中都能建立正确的方式方法,这对于未来的学习极为重要,可以推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数学思想的培养要以知识教学为核心,注重过程中的思想方式引导,让数学思想带动学生的学习。例如,在植树问题和路程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就可以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升解决问题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学会数据分析,并从中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方法,正确的解题分析。

结论:总而言之,作为基础学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应将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行为上尊重小学生对于数学抽象知识的认识和探究思维,将数学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的过程,保证深刻地理解,并有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教育,这是小学生发展的根本,让挖掘并将德育结合数学知识做出呈现,同时还要培养数学思想,使学生可以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感受,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样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才会有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