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声乐教学优化路径探索

2020-12-08 14:23:46申帆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申帆

(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河南 鹤壁 458000)

一、革新教学模式

从声乐艺术的基本特点来看,口传心授无疑是一种契合的并受到全世界认可的教学模式。但是另一方面,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且中职学生在年纪和心智发育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所以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并使现有的一些不足得到针对性的完善。如对话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学生有了充分表达自身意愿的机会。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没有表达自身想法和感受的意识和渠道。而对话式模式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而且如果学生的想法是合理的,还可以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支持。这种双向的、真诚交流对于声乐学习来说是极为必要的,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感,避免走进一些误区,从本质上提升教学质量;又如任务驱动模式。传统的口传心授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机会。而任务驱动模式则是一种放手让学生参与和探索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状况,向学生布置一个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以独立或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仅在特别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这种状态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并使个人的探索精神、合作能力等得到有效锻炼;再如工作室模式,实践性是声乐艺术的基本属性,针对当下师生实践素质和能力欠缺的现状,可以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组建多个声乐艺术工作室,工作室除了开展日常教学之外,还要面向社会,主动参与到社会各类音乐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全面的锻炼。“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有活力和激情的释放地,学以致用了,才能有成就感、价值感。”。

二、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中职声乐教学中,在教学内容方面是比较明确的,多数教师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和提升。但是近年来,从声乐艺术和时代的发展来看,声乐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学中各类曲目的演唱,这是远远不足的,很容易造成所学与所需之间的脱节,所以很多院校也将复合型声乐人才作为全新的培养目标。中职声乐教学也是如此,如果声乐教学始终围绕着曲目演唱而展开而不引入新的内容,既不符合声乐艺术的本质规律和特征,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教学内容的丰富已势在必行。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地方音乐文化。近年来,伴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凸显,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全力推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如火如荼。中职声乐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门类,是没有理由对地方音乐文化视而不见的,中职师生也正是地方音乐文化最佳的传承者,有责任和义务学习和传播地方音乐文化。而且从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来说,这项学习也是尤为必要的,可以扩展音乐事业、丰富音乐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对此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地方音乐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有选择性地将其引入到教学中来,以专题课程、模块等形式进行讲授,让学生真正感受和认同地方音乐文化的价值,并主动传承地方音乐文化;其次是非智力度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声乐学习中声乐理论和技能之外的部分,包含情感、兴趣、意志、态度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一时的,也是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提升的,但是这些非智力因素却对学生的一生有着决定性影响。而声乐教学,正是培养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最佳载体和渠道。所以,要求教师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不能将全面重点都放在知识和技能身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声乐教学将学生培养为有着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声乐学习本身也自然水到渠成。

三、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师生都会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中职声乐教学评价在评价者、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比较单一。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口头或量化评价是最常见的评价方式,使评价应有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评价主体方面,虽然教师是评价主体,但是一名教师面对众多学生,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做到及时、准确和公正的评价,如果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心理预期差距过大,则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方式方面,声乐学习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过程,很多时候一句话、一个简单的分数,难以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水平,学生也很难根据结果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所以,要对评价环节进行革新和完善。在评价主体方面,在教师这个评价者感到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可以引入更多的评价者。如学生自评,教师可以给学生以充分表达的机会,就个人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明得失,知进退,并做好今后的学习规划。

综上所述,中职声乐教学既有一般声乐教学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何形成真正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上至各级教育部门,下至中职声乐教师,都为此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与此同时,也需要深刻认识到科学、完善教学体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是始终处于动态和发展中的,所以教学优化之路是永无止境的。只有扎实前行并勇于创新,才能最终有所收获。这是我们乐于看到的,也是努力的方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