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

2020-12-08 14:23:46王艳恒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王艳恒

(珲春市第十小学校,吉林 珲春 133300)

有学者曾说:“教育的本质其实是唤醒而非传授。”小学生的内心比较单纯,他们需要班主任正确的素质引导,所以在小学阶段,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素质教育十分重要。这要求班主任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积极寻找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旨在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素质教育具有特殊性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一生中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实行素质教育,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小学阶段的学生整体认知水平不算很高,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也不是很强,加上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理比较重,所以很多时候都容易犯低级错误,因此,要求班主任教师从小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行素质教育,多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鼓励和认同,通过素质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素质教育具有必需性

从教育学角度来讲,在小学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是必需的。这个阶段的学生心智比较幼稚,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而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教师应该立足于本职,利用素质教育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在课堂当中,不能只局限于对文化知识的教授,更要把精力多放在素质教育上,通过素质教育来培养学生自信向上的精神品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班主任的引导,发现自身过人的地方,以此使学习成绩提高。

(三)素质教育具有关键性

学校里的班级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有其个体差异性,这种个体差异性是由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等多重因素造成的,这就对班主任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审美,判断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都比较薄弱,但是可塑性非常强。实行素质教育,能够弥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足的地方,在学生认知能力方面,判断能力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还能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作用。

二、班主任实行素质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班主任尊重学生,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将素质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中时,要注意这一点,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首先,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多和学生交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和老师袒露心扉,老师在关心学生成绩的同时,还要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更应该鼓励。当这些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不惜吝啬鼓励他们,让学生感受到受到鼓励时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素质教育,学生能够很大程度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也会越来越积极。

(二)激发学生自主探讨,在自主探讨中开展素质教育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的赏识,新课改要求下,要在课堂中加入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规避了在传统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顺利完成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素质教育在增强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增强了学生独立思维,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进行自主探讨时难免会遇到问题和困难,班主任应该不怕麻烦,认真思考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开始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倘若学生无法解决,教师再帮助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究,最终在探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体现素质教育的作用,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及时鼓励,学生通过鼓励,可以增强自信心,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平时不愿意参与课堂的学生。

(三)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体现素质教育

在小学教学中,有一种备受欢迎的学习方式,它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活跃课堂方面和提高同学们合作意识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现实课堂中,如果教学内容中出现一些需要学生合作起来才能解决的问题,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这样可以使他们的思维进行融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利于思维发散,通过合作探究,最终提高答案的正确率。在合作探讨结束后,班主任要倾听小组合作的结果,此时班主任要注意素质教育的作用,对一些表现很棒的小组要及时鼓励,并要求其他小组进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乐趣。总体来说,班主任实行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育工作者要多加注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对小学生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及管理中,重视素质教育,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来展开素质教育,旨在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