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

2020-12-08 14:23:46归思青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归思青

(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南弼小学,广西 南宁 530000)

小学是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岁到十二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实施的意义

(一)营造趣味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任何一门课程,如果学生对其有较强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极大地提高。问题情景教学法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样化的问题场景设置,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对学生予以引导,让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应只局限于传统固定答案,而应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在授课时,应先将所设置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注意力,还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之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已经进入到瓶颈期,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课堂主体,在教学中只顾着不停讲解知识,或者让学生大量背诵和记忆,语文教学局限性比较大。学生在听讲的时候内心毫无波澜,感受不到语文的魅力以及语言和情感美,更多感受是枯燥,学习缺乏动力。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教,学生学效率却很低,也就意味着教学没有实现预定目标。另外,小学语文课堂总是强调规矩,课堂中不能随意发问,很多问题结论都是统一的,学生只要记住就可以,不会主动思考和讨论,这样就会遏制学生的创造力,使其缺乏问题意识,在课堂中很少质疑,基本上就是拷贝教师思考结果,这样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提升,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实际效果。教师如果长期不重视教学设计,每节课的流程一样,就会使学生出现审美疲劳,学习兴趣会急剧下降,想要达到有效教学根本不可能。

三、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立足已知,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探究、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当然,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已知的内容或已有的经验,或没有经历但符合其思维发展的、可以想象并理解的内容,使其以此为基础构建新知识。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里可以感同身受、积极思考。如进行《争吵》教学时,笔者创设问题情境:大家想象一下文中人物争吵的场景,克莱蒂为什么主动和安利柯和好?有一名学生突然说,克莱蒂并没有做错,他为什么要主动和安利柯和好呢?针对这名学生的提问,我给出肯定的评价,说他考虑得很全面,说得有道理,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并未指出学生这样的提问就不对。在后续的教学中,再引导学生融入问题情境,懂得安利柯的行为里有“爱”,克莱蒂才会选择主动与他和好。通过该情境教学,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要友爱、团结、相互宽容,还使他们懂得如何处理类似问题,避免与同学争吵,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小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符,就能引起他们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从而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的设置问题,由简入难的提问,以便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太阳东升西落导入课堂教学,并设置问题“小明跟朋友去森林里玩,但是他们迷路了,那么小明如何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辨别方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借助课本内容深入思考辨别方向的方法,之后教师讲述树木年轮特点,引导学生借助树木、太阳等辨别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勇于质疑,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课堂上应该实现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下,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认真思考问题。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轻松的环境有利于他们敞开心扉,自由发言。因此,教师需要突破传统,以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并帮助学生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教师应该经常提醒学生,引导学生细致、认真地观察周围的生活,使得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经常提问的习惯,从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予以鼓励评价,借问带学

小学生在这个阶段潜意识中拥有要想自我表现的欲望,可以由于性格、原生家庭以及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很多小学生往往不敢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甚至还有些小学生显得胆怯、害羞。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变得极为被动,失去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借助问题情境教学,对这些学生给予鼓励与表扬,通过赞赏的语气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做出肯定评价。让学生在一问一答中学会自我欣赏、自我肯定,令学生勇于开口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想要实现有效性,就必须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打开学生思维,让他们主动去思考。问题是思维的源头,有效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唤醒学生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究,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