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探究

2020-12-08 14:23:46侯官发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侯官发

(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小学,重庆 404700)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为主要教学任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显现了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德育内容较为老套,开展时机有延时性,观念意识培养不足,日常德育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这就造成德育工作没有实效性的保证,效率也不高。对于此,小学班主任应主动做出工作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的调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结合时代特点,把握德育内容的延伸

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与时代接轨,主要是在时代的发展下,小学生的德育问题也发生了变化,老套的德育内容并不能让学生所理解。同时实际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实效性的解决[1]。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下,针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就要重视信息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正确认识手机、计算机,做价值观的教育,以具体性的解决学生沉迷手机游戏,不注重个人信息,不能正确辨别网络信息的问题。在工作方法上可以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学生一同分析手机应该怎样进行应用,面对手机游戏和杂乱的信息应该怎样去处理,并指导学生建立一个运用手机和计算机的规则和方案,使德育工作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直接的联系。在关于信息方面的班会开展中,班主任要让学生做自主想法和认识的表达,不要以规定去限制,要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行为地对与错,主观上的约束自身,从而带动个人信息素质的提升。

二、注重学生主体,加强自我管理的组织

在目前的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同时现在的小学生个人意识较强,德育工作的开展中要减少硬性的管理和约束,注重学生主体感受和差异,将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以自我管理的组织推动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和知识的学习,心理认知和思想认识上变得活跃,肯定会产生一些德育方面问题,班级自主管理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体会集体和自身的关系,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发展,实现有效地自我管理。在德育渗透班级管理的策略上,主要是将学生纳入管理决策当中,共同制定班级制度,民主选举班干部,建立班级发展和个人学习规划,让班集体在一个核心上发展,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实践体会,带动个人想法和意识自我管理和成长。

三、重视环境影响,建设家校共育的环境

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开展不能只依靠校园中的管理,班主任应该将家庭教育纳入其中,重视小学生的环境感知能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以建设家校共育的德育工作方式,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精准性,其德育内容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首先,班主任需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共同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并分析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其次要指导家庭教育配合班级德育工作开展,形成一个统一性的德育环境[2]。这样的德育工作保证了因材施教,让工作形式和内容都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让家长、学生、班主任三方有共同的意识,也就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良好的兴趣,在生活中有健康的思想品质。

四、发挥榜样作用,树立道德思想的表率

班主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和生活的领导者,而学生在班级活动和生活中也较为关注班主任的行为,去主动的模仿和分析[3]。在此基础上的德育工作开展,就需要班主任发挥榜样作用,针对日常行为规范和优秀思想做表率,以使学生能够得到熏陶,从而有道德思想的提升。比如班主任要注意仪容仪表和文明礼仪,将德育中的礼仪教育渗透到具体的管理行为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再比如班级的活动中,班主任要积极参与,既能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能观察学生的具体行为,针对性地指导,做出优秀行为的表率。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意识都处于感知和接受的过程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要注意学生的主观改变,而不是简单的德育管理,加强信息素质的德育教育,开展自主班级管理,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重视班级中榜样的树立,以此让德育工作能够与学生的成长有所结合,既保证工作实效性,也建设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但是班主任要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时机选择,让学生能够有辨别能力,明确健康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