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

2020-12-08 14:23:46周美娥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周美娥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河潭镇江铜希望小学,江西 鹰潭 335000)

文本细读教学策略指的是: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细细品读的方式。事实上,真正高质量的阅读,就需要循序渐进,而文本细读策略则符合这种要求。对此,在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采取文本细读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全面把握文本内容,促进文本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大部分教师都是采取单一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然后围绕文本展开的讲解,而很少有教师会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难以被激发,阅读课堂则成了语文教师的独角戏。在这样的阅读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维未得到有效调动,这对于他们阅读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都很不利。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教学改革,突破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障碍。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教学策略

(一)层次化教学,感悟文本内涵

层次化教学指的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教学特色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层次化教学策略,落实文本细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涵。从教学实践层面而言,层次化教学策略符合循序渐进原则,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可以基于这种原则,设计有效的文本细读教学过程。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花的学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层次化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挖掘文本中隐藏的深层次内涵。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后要求学生简单概括文本大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读的方式,感悟文本内涵。

(二)问题化教学,挖掘文本意蕴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使得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发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以此挖掘文本的内在意蕴。事实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之后留下的,因此每一篇文章都在其内在精华所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很有必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读的方式,把握文本的内涵和意蕴。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那一定会很好》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初读课文之后,给学生设计几个自主思考的问题,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文中画出来。”之后,引导学生反复揣度文本内容,以此挖掘文本中隐藏的深意。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化思维和质疑精神,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往往能够围绕文本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如此对于文本细读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也非常有利。

(三)互动式教学,体会文本情感

在师生互动式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这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非常有利。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如此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很不利,并且会阻碍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在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互动式教学策略,突破以往教学的障碍,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勤于思考的习惯。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出问题解决效率,增强阅读课堂的活力,为文本细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作者融入文本中的情感,以此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之,文本细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将之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文本细读教学策略的应用,并且把握具体的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