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课程研究

2020-12-08 14:23:46付白娥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付白娥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屯脚镇中心幼儿园,贵州 兴仁 562300)

幼儿本身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外界的一些认识极其不具有辨别力,所以在该阶段,教师更要悉心照顾,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儿童成长环境,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生理变化,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爱护,并在教学期间,树立给孩子正确的三观教育,从小养成好习惯。

一、自选主题,激发核心素养

幼儿刚刚踏入校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主题课程的出现,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儿童的一些核心素养,助力孩子在幼儿期间的成长。那么什么叫主题课程呢?围绕一个固定的话题或者课题进行延伸拓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具有一种较强的引导性和目的性。对于主题课程的学习,主题的确立是关键。

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模式,通常是由教师来选定主体,这样子学生就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选择自己喜欢或者说乐于去学习的方面,最终导致没有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减退。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就需要让渡一些权力,比方说此时的主题选择,不妨将选择权教给孩子,让孩子去选择自我更喜欢的话题来进行探讨交流。

如此一来,儿童的主体地位就非常明确了,也会增强儿童自身参与的主动性,形成一种高效地课堂氛围,变被动的模式为主动,致使小学和家庭的教育衔接更加流畅,同时,也给了孩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适当的权力让渡不是在架空教师的作用,而是将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有更多发展的机会,展示的空间。

例如,在带领儿童进行嗅觉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准备多种气味的瓶子,可以是醋、盐、糖等之类的生活常见物品进行闻一闻。通过闻一闻,辨别不同物体的气味,能够用气味辨识物体归类。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留白,引出下节课的自主选择,“宝贝们,这节课中我们闻到了许多特别又熟悉的气味,那么接下来我想问的是,除了这些气味,大家平时还有闻过什么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见闻,非常的多。那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对气味研究进行一些拓展,让孩子们发动智慧的力量,想想下一次还有关于气味的什么主题呢?通过引导,后续对孩子的全方面发展进行培养,探索更多未知的事物。

二、设置规则,培养核心素养

一个人成长的基点有源于天赋的馈赠,同样也有来自后天的约束,而规则恰恰就是这种后天的约束,它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对一件事情尺度的把握,做到凡事明理,是对个人形象、思维、素养的一种塑造。在主题课程的学习中,适当地对孩子设定一些规则,这样既能保证课程主题的有效开展,同时也保障了幼儿责任意识的强化,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成长引导。因此说,规则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

比如,在开展阅读相关课程的介绍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选择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提问,比方说“在阅读中,你们有比较讨厌的一些行为吗?”儿童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心里一定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有了自己的想法。

可能一些会说“我不喜欢别人将书本随意摆放”,还有一些“我不喜欢别人在阅读时大喊大叫,更不喜欢那些对书本不爱惜的人”说到这里,教师就可以进行一些总结,再而引导“那么阅读的规则你们觉得有什么呢?”可能听到这个问题,儿童首先会有疑惑,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刚才谈到了不喜欢的行为,那么规则一定就是小朋友们更喜欢的一些阅读行为”“要爱护自己所读的书本,在朗读中要保持安静”。

通过这样的引导,儿童可以快速了解一些规则,达到主题课程教学的目的,进而形成一种遵守规则的思想,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有效提升儿童的素质。

三、积极互动,强化核心素养

对于幼儿的教学,侧重点应当也有互动,在互动中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积极组织一些互动合作的课程或者实践活动,让孩子在组织里快速成长,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建立,也是在强化幼儿园小团体的凝聚力。活动可以是一些简单的智力游戏,或者是传统的体育竞赛项目,在不断地磨合中,深化幼儿园的教学体制,真正为孩子构建更为和谐的过渡。

总的来说,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并形成核心素养。而针对主题课程学习,积极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措施,注重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育,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