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020-12-08 14:23:46缪晶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缪晶

(长春市九台区第三十一中学,吉林 长春 130500)

中学地理教材的设计始终贯穿于核心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地理核心知识和教科书内容的关系,并提供及时的指导,以使地理课堂不仅存在于教师的教材中,而是老师利用课本的内容来训练学生对人与地理的想象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并成为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实践技能的平台。

一、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模式教学中,就是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地理核心素质的发展。几乎整节课堂都只由老师讲知识点,学生始终被动地吸收地理知识,忽略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记住地理知识的过程比较被动,对提高他们的地理技能和思维能力起到阻碍作用,不能很好地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理念。

(二)忽视地理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

在中学地理课上,学生记住一些理论知识往往通过死记硬背的模式,造成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传播知识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需要提高。地理作为一个综合性话题,内容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现象。

在获得地理知识后,学生没有很好地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也无法分析不同地区的特定现象,并且他们的地理实践技能很差。地理课忽略了理论知识与解决地理问题的结合。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根据当地情况来推广区域发展的概念是困难的。

(三)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由于学习总分的整体评估未包括地理成绩,因此学生的地理意识没有得到提高,并且学生不太在意学习地理,也没有太多时间学习地理。结果,中学地理老师完成了在课堂上教授重复性知识点的相关任务,而没有关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指导,这使学生难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地理思维和实践技能。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优化

(一)提高学生地理技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对中学地理课本进行了改编,改编后的地理教科书主要包含图像,文字和活动三个部分的信息内容。活动部分包括扩展和补充教材的文字和图像内容,可以有效地增加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生的地理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各种各样的动手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口才和动手练习的机会,以帮助学生更具体,直观地对地理知识进行了解,系统地使用地理知识,识别地图以及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

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阅读图片、分析材料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创建“脑地图”,并鼓励学生处理地理事情根据“脑地图”进行分析以及总结地理法律和应用地理技能等活动。

例如,教师讲授“中国行政区划”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着手,并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设计拼图游戏展开课程。上课前,教师要将各省份在地图上的形状,以制作卡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在解释了相应的教材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卡片进行识别,并报出地域的名称和位置,然后将卡片拼成完整的地图模式。

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在识别图、记图以及用图方面都有强化作用,为将来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地理思维

新课程改革针对初中地理教学做出了新的规划,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积极设定相关问题的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素养。

在讲“世界的气候”时,内容涉及气候变暖的问题,这是全世界都关注的焦点,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气候变暖对地球的影响做出说明后,向学生提问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从主观客观两种角度,切实讨论全球变暖的真正原因。

然后再抛出一个问题:怎样遏制全球变暖呢?让学生从地理方面进行思考,综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建议,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以及实用性和趣味性,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探究意义,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中。

向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范围的同时,还要注重地理教学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中心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地理方面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不容小觑,教师要积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不断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将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作为长期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