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前兰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堰塘中心完小,贵州 铜仁 565200)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当今老师对其的应用还并不是非常的熟练,因此就出现了授课效果偏低的情况。学生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就比较弱,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有部分老师在开展小组授课的时候,小学生就完全集中不了注意力,而是在一旁聊天和玩耍。这就要求老师一直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参与到他们的沟通过程中,真正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根据授课目标以及学生具有的学习习惯,所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不一样,那么最终的授课效果也会各不相同,经常可以见到的合作学习方式包含有双人合作学习、异质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学生合作学习以及男女生合作学习等等。每一种合作方式都能够被运用在不一样的学习目标中。例如,要是双人小组,就可以将同桌或者是前后桌当作一个分组的凭证,适用于部分学习困难程度偏低,对于学生合作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时候又较为困难才可以达成的学习任务当中;要是全班所有学生一起合作,就适合运用在部分学习困难程度高,操作复杂,步骤非常多的数学学习目标之中。若是想真正确保合作学习在小学阶段数学课堂上的使用效果,老师就需要积极制定授课目标,借此来确定合作学习方式。比如,在讲解《24小时计时法》的知识时,小学生就应该掌握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和一般计时法之间的彼此转换方法,懂得怎样借助这两种计时法来知晓具体的时间。因为这一知识点的掌握难度不是很高,然而却还有一些不具备生活经验和思考能力的小学生无法正确转化此两种计时法。因此,老师就可以让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的方式使学生们了解此堂课的主要知识,并且双人合作学习小组需要彼此为对方出题,互相对二十四小时计时法和十二个小时的计时法进行讲解,从而明白其中的概念与联系,借此来突破此堂课的重难点教学。此种“一对一”的“小老师”的合作方式确实让学生们觉得非常新奇,大部分学生都可以主动的和同桌进行交流与讨论,真正掌握这部分知识点。
每一个小组内部的具体分工都是保障学生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小学生所具备的思维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学习能力等等都会对其自身学习效果以及学习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每一位学生个性喜好与认知水平也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是并不具备一个完整与明确的分工,那小组合作学习就有很大概率会成为优秀学生呈现自身学习能力的场所,而普通学生以及后进生就会变成优秀学生的一个不重要陪衬,也就根本不能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若是想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小组合作中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老师就需要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具体的合作目标,借此来让小学生在充足的动力下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比如,在讲解《多边形面积》的知识时,老师就可以把一位优秀学生、两位普通学生和一位后进生安排在一个小组,希望其能够在小组内对学习目标进行研究,主动承担起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例如,有一名学生要承担起统筹规划,分配好小组合作分析知识点的时间、对重难点做好归纳的时间、小组所有学生发言的时间等等,确保本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老师制定的期限内获得完整的研究结果;另一位学生就要承担起收集资料,总结小组学生在对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等等面积进行计算时的具体思路和技巧;还有一位学生需要对每一位成员探究学习任务的时间进行提醒等等,此种学习方式切实能够使每一名小学生都加入到课堂活动中,确保所有学生自身发散性思维的增强,从整体上提升小学数学授课品质。
大部分老师都只是会在课堂授课的环节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授课方式,在课下时间都是要小学生自主探究的。然而,事实上,因为小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的行为并不具备老师的监督,因此就更加应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达成生生监督,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伙伴的督促下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让自己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老师需要积极扩大合作学习的开展范畴,真正完善小学数学的课程结构。通常情况下,老师都要为小学生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借助作业来进行查漏补缺,真正增强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而有一些学生并不具备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时常遗忘知识点或者是课后作业。此时,老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内所有成员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从而寻找错误,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老师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采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对小组成员进行分配,真正增强小学生的素质素养与学习能力,为其后续发展做出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