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珍
(乐业县逻沙乡中心小学,广西 百色 533203)
本校地处偏远山区,整个区域经济条件发展相对落后,学生家庭多不富裕,多数家长前往城市务工,长期居住在广东、浙江等较为发达地区,导致留守儿童数量较多、占比较大,甚至有许多学生一年之中只能在春节前后与父母见面,绝大多数时间都与祖父母共同生活或寄养在他人家中,极度缺失来自父母的照顾与教育。本校中共有500多名学生,其中有超过一百名留守儿童,本班为一年级班级,47名学生中有四分之一左右为留守儿童,其中还未包括家长每年中途能够归家1-2次的学生;另外,本校为寄宿学校,本班有18名住宿生,为班主任工作增添了任务量。
1.二者脱节。部分教师认为授课与班主任工作缺乏联系,互不相干,在课堂上仅仅以传播知识为主,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法、句式等,并未抓住机会进行德育教育,履行班主任职责;在诸如开班会、组织班级活动时,未能赋予其语文学科的教育意义,没能进行语文技能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两项工作齐头并进,却未能相互融合,缺乏交点,因而效果较差。实际上,授课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情况,班主任工作则是侧重学生生活情况,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相关、互相影响的关系,源于生活和学习的共通性,留守学生所欠缺的,不仅仅是牢固的基础知识,还有在人格、思想观念方面的引导,教师应通过生活化教学,使教学与班级管理水乳交融,互相促进,提高效率,节省精力,为学生构建更和谐的环境。
2.存在偏颇。学科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二者并重,不存在对立关系,更不能偏重一方,部分教师未能正确投入精力,或只注重学科教学,在班级工作方面缺乏关注,留守儿童本就缺乏父母监管和教育,在礼仪、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欠缺,若教师疏于管理,就会导致班级风气差、学生性格顽劣、不能将全副精力用于学习和提升自我,也有些班主任苦心钻研管理方法,轻视语文教学,认为小学语文难度较低,不需投入太多精力,忽略了本地区小学生所受学前教育质量较低、语言功能发展不完善的事实,这都会使两项工作无法得到平衡,出现诸多问题。
1.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德育渗透。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如今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不少小学生已开始接触网络,并被其中负面信息吸引,或多或少地在思想上产生偏差,部分读物其中充斥着不健康观念,会对学生进行错误引导,童年时期缺乏完整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更容易被这些吸引,沉迷其中,试图在虚幻世界中得到安慰,作为语文教师与班主任,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避免学生遭受心灵荼毒是本职工作。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教化作用,结合课文中主人公的美好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并向他们推荐宣扬正思想、正能量的书籍作品,举办图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接触优秀作品、读物,提高审美能力,能够明辨是非,并且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促使他们自觉远离网络糟粕文化,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教学与班主任工作间的关系,等同于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想要使二者充分融合、相互促进,本地区小学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与学前教育一般并不完善,导致他们词汇量较小、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能力也较差,对于抽象的、与生活脱节的事物,很难凭空想象,因此教师应采用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思考,提升语文素养,并在课堂上结合实际例证开展教学,降低理解难度,为课堂注入生机与趣味。例如,在写作课上先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进行讨论,分享自己与写作主题相关的个人经历与在特定事件中得到的启示,再将真实事件作为作文素材,提升作文的真实性与感染力,通过真情实感来打动读者,避免空洞的流水账式作文。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充分锻炼表达能力,并学会聆听和尊重他人发言,适时发表意见,合理存疑,还可从他人的人生感悟中获得启发,逐渐成熟,自觉遵守规则,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减轻负担。
3.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内心。留守学生缺乏足够的陪伴与关照,内心一般较为敏感和孤独,并且容易出现问题,诱发自卑心理的形成,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交流来了解和帮助学生,并与他们进行情感的互动,使其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爱,缓解寂寞心理。在语文课堂上,提问是增加师生互动机会、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措施,教师可以通过询问一些开放性问题来了解学生内心成长历程,寻找他们思想观念上的偏颇,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可假设某些特定情境,例如当与父母意见相左、迫切想要得到某个物品而没能得到满足、与朋友发生口角等,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解决措施,再加以引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正确运用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之间的有机结合能够帮助教师大幅减少工作量,并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其办事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降低班级管理工作难度。尤其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班级中,将两者有机结合更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