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丽军
(长春市永春实验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将旧的学科理念摒弃掉,不去划清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科目之间的界限,而是要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各种初中学科之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能够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学到新的技巧和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材观念,在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按照当下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结合着学生的性格与特点,将现代信息技术置入到相关的课题内容中,然后依据课题难度的大小来有效安排学生的学习课时和顺序。与此同时,教师要找寻到丰富且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促使他们能够自主发现和探索,因此教师要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建设。在这一要求下,并不意味着教师都要去开发课件和多媒体素材,而是应该努力的探索与整理现有的网络资源。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可以践行“拿来主义”。如果教师实在无法找到与学习这一主题相关资源的话,那么才应该去进行自行的开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可以将传统电视机所具备的功能整合在一起,把视、听相互融合,产生出一种全新且图文并茂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在对初中语文《沁园春·雪》这课进行教学时,便可以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为学生播放出有关毛主席所著诗词的视频,促使学生能够通过优美的画面感受到雄厚的配乐和磅礴的气势,继而体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在豪迈的思想情怀中提升自身对雪的深入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们一起观看有关“北国雪景”的视频,继而体会到毛主席对山河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充分的整合在了一起。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促使学生长时间保持在一种大脑皮层兴奋的状态,活跃他们的思维,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潜力。例如,教师在对命题作文进行讲解时,便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他们去进行有效的联想,并将自己的思维展现在书面上,以此将思维的情境创设出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形象思维逐渐转变为具体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但处于这个年纪的他们还不足以完全调动抽象的思维,因此教师就要将信息技术与相关学科整合起来。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着信息技术将教材中抽象的语言和公式改变为具体的事物和数学图像。另外,初中学生还具备着持久力薄弱,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特点,当教师在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这一课进行教学时,便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其充分的整合,利用“几何画板”等网络软件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身到二次函数性质的探究当中,借助图画的直观表象加深他们对二次函数的记忆。
总而言之,初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知识讲授时,要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其和其他多种学科整合到一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解决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