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召唤
(舒兰市第七小学,吉林 吉林市 132600)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的阅读教学不再仅仅是要求其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教师也要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加以改革、优化和创新,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也可以丰富其精神世界和扩大视野,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文对此加以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政策,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事业工作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
古语有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充满阅读兴趣的时候,才能够主动的进行文章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通过渲染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为例,小学生普遍具有学习兴趣低、精神力集中差的特点,教师可根据歌曲《泼水节》来进行引导,用谈话的方式引出傣族的泼水节,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能够学生学习兴趣得到良好的激发,对泼水节产生兴趣,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来迎接课堂的新内容。其次渲染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对这些内容的兴趣能够维持的更久。阅读教学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比如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语文课本,播放关于傣族泼水节的宣传影片,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傣族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充分的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渴求,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然后,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生字认识游戏,如“我会认字”的游戏,由教师进行引导,使学生将其中偏旁相同的两个生字用相同的彩笔进行涂色,如(凤、凰)、(咖、啡)、(襟、褂)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知识。最后对学生所收获的知识内容进行肯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些知识拓展的环,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此上取得了一点点成功时,他们就会对这些内容充满兴趣,比如听写龙、泼、忘等生字词后,教师按照由高到低的正确率依次对学生表扬,从而激发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进而产生巨大的动力,并驱使着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最终形成持续而稳定的兴趣。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低关系着其日常累积的词语。在传统的知识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词语累积量没有加以重视,所以在进行日常的知识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对学生的词语累积进行重视,比如描写伤心难过的成语有“欲哭无泪”“悲痛欲绝”“垂头丧气”等这样既扩大了小学生的词汇量,也可以使他们体会到这些词的区别,以便在答题时可以正确解析。另外,学生需要在日常的阅读的时候进行词语的累积,所以在进行日常的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良好的拓展,扩充词汇量最好的途径是课外阅读,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进行阅读,让学生能够得到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其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语文词汇量再进行优秀文章的阅读,对整篇文章进行理解,切身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文章段落的意境,所以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除了将更多的文章内容和相关教材进行指导,再传授给学生更加具体的知识内容,针对学生对阅读材料理解甚少的情况,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面对阅读材料时,能够轻松的、自主的解决阅读问题。比如在进行《落花生》这一课的知识教学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规划一个阅读计划,如本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每段内容是什么;其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勤于思考,如开展角色扮演,将自身的情感融入朗读中,从而明确花生有哪些特点,我们能从它身上学到什么?学生在合作与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自主思考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如摘录文章中优美的句子、词语或者富含深意的段落、对文章进行批注、总结和感悟等。学生在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后,在面对阅读材料时才能够“见招拆招”,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的启蒙阶段,教师要准确的了解到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特点,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其能够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将文章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锻炼,对自身思维思考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帮助,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使小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