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宏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十中学,吉林 长春 130300)
物理的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通过探索生活实验做总结,找规律,根据规律解释客观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物理教材中有“科学探究”这一板块内容,对于这一板块教学,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具体操作实验,寻找物理规律,通过探究物理科学规律,培养严谨的求真务实态度,善于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由于学生个体在物理课堂中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逻辑分析能力强的学生高效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吃力学习。所以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应科学运用合作学习,根据层次不同、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分配学习小组,使全体学生参与配合,分工明确,共同为完成学习任务不懈努力。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促使教师更快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解放天性,改善枯燥单一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教师分析课程与教材,引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完善目前的实验测评方式。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吸纳更多物理知识,为学生日后打好终身学习基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性质决定是否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比如学习“来自地球的力”“密度”这类专业物理概念时,不必组织合作小组进行讨论。再比如,习题运算需要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期末和期中的复习课程,都不适用合作学习小组方式,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切勿生搬硬套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时,初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容易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造成课程参与度和指导不足的后果。例如,教师忽略自身引导者的角色,分配学习任务,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后,就当“甩手掌柜”,使学生课程参与度极低,合作学习浮于表面,整体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合作学习小组不是单纯的根据实验分配小组进行讨论,还要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讨论结果多元化。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不应流于表面,不应轻视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随便提问几名学生回答理论结果便进行后续的教学内容。长此以往,阻碍学生及时展现有效评价,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思考能力、互评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合作学习为学生搭建良好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自主高效,促进其共同进步。为确保有效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体差异的不同,科学合理分配学习小组,以最优的分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不足,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提高物理学习水平。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时,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光反射定律,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选取实验器材,规划实验操作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归纳总结结论。因此,教师根据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合理分组,发挥学生优势,带动学生共同进步,顺利开展小组探究合作活动。
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确保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具有实效性和目的性,使学生围绕物理主线讨论交流,做到有理、有据、有效的探究物理知识。
为实现有条不紊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新课程要求、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小组的环节和内容,控制时间,把握内容难度,设计开放性较强、有价值的问题。高效实施合作学习。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共同查阅资料,探究物理知识,总结归纳结论,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效实施合作学习,还要注重课后评价和总结,深刻反思物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带动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记录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以及合作学习的成果,分析小组表现状况,调整教学活动,进行针对性指导,有效提高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取长补短,积极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提升其物理学习能力,通过深刻理解物理知识,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提高物理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