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旅游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2-08 14:23:46任志刚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任志刚

(郑州机电工程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我国经济在持续发展中,中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从中职学生毕业就业情况来看,其就业效果不太理想,这反应出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达到学习目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其主要是中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定位不准确导致的。在中专旅游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理念、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几方面来看都存在不合理性。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学生,很多情况下教师也会抱怨教材过于复杂、教材内容设计不够完美,这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最终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长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也逐渐丧失,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对于职业中专旅游地理课程的建设,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在现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以新的教学培养目标为基准,培养适合于我国旅游行业所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一、职业中专旅游地理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一)职业中专旅游地理教材设计存在不足

在教材的选用中,现今大部分中等职业院校主要选用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旅游地理》,或者是由中国旅游出版社所出版的《中国旅游地理》,通过对这两本教材内容的仔细研读,不难发现其共同缺点便是内容较为呆板,大部分篇幅是以文字阐述的方式来表达的,整本教材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而职业中专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便是技能培养,因此该教材脱离了学生的培养目标需求,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够灵活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该教材内容过于老套,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各旅游景点相关硬件设施在不断的更新中,例如大部分景区都配备了景点解说器、景点3D引导软件、旅游路线图等。而教材上只是对旅游景点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没有将旅游景点所具备的服务功能体现出来。另外,教材文字阐述内容较多,缺乏立体的图形解说,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在这些共同的不利因素影响下,教师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二)教师教学方法存在不足

中职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中职院校大部分教师都是普通教育出身的,对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教师的传统意识中,中职学生学习较差,在学校的目的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缺乏信心,从而导致自身在授课过程中缺少教学激情。同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大部分教师皆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方式进行授课,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课堂授课氛围较为沉闷,缺少师生间的互动。另外,学生本身又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提升中专旅游地理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合理地制定学生培养目标

旅游地理教学所涵盖的知识面较为广阔,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地理学、人文风情、历史、建筑设计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对于中专学生,其培养重点在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因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于旅游服务一线的工作岗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分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同时也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工作环境是多变的,这便要求学生具备在较短时间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教师合理地制定培养目标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中专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好,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今教学硬件设施飞速发展,从而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建了基本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具备较强立体感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动能性,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些景点的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给大家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将学生融入到了教学设计中,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终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结束语

职业中专旅游地理是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我国旅游事业发展迅速的环境下,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作为重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考能力,为我国旅游行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