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宇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其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而古典诗词意境探究优美的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当译者在翻译作品时,如何将“意”中包括的“情”与“理”和“境”中包括的“形”与“神”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以达到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便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创作离不开生活,中国古典诗词也是这样,中国的古典诗词被文人用简练且含蓄,优美且意境深远的文字语言表达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抒发内心的思想情感。其次,中国古典诗词离不开韵律,在诗词中运营音乐美可以加强诗词歌赋的表达和人们共情的效果,通过不同的节奏、韵律、音调来渲染作品想要表达的感情。因此,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歌赋的时候,尤其应该先去了解这个作品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情感,斟酌用词才能尽可能地还原本来的意境。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即便是我们自己民族在翻译古典诗词是都会碰到许多障碍,但终归是我们自己民族的语言,所以相对其他语种、语系的语言来说,我们还是会有很多优势。
在外国译者将古典诗词译成其他语言的时候,有时会遇到因地域、习俗、自然景观的差异而导致遇到瓶颈。比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给人们描绘出来一幅“动静结合”的意境,因此,外国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应该领会诗文中传达出来的意境和目的。此外,中国古代文人擅长“闲适”生活,比如品茗饮酒,采菊东篱等恬静的生活,但外国译者在翻译时,不单单要考虑文字直接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在翻译前应该去了解作者在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和生平经历,才能将翻译的作品传达出来作者通过诗文想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是文人将自己对所想所感通过文字语言表现出来的以达到人与景的交融。由此,所谓“意境”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认为意境的基本要素是“情”与“景”,意境的基本特点是情景交融。因此,“意”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情意”,也就是人们的主观情感;“境”就是“境界”,是客观的事物。当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高度的契合时,意境便产生了。
西方较中国最大的不同就是表达方式,中文的惯性表达或者词语用字都是娓娓道来,虽然含糊但是凝练,而西方的表达与中文截然不同,西方更喜欢直抒胸臆第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的时候应该注意如何还原其音乐、形式、意境美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虽然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但是人们的共情能力是相通的,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提供更多的信息,例如:官方的注释、时代和社会背景、作者的生活和情感经历等。
由于西方和中国在文化和语言语境上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文本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困境,因此体现出文本注释的重要性,译者通过注释来斟酌用词,语序等进行翻译。
时代和社会背景知识在翻译过程中是沟通中外的一个桥梁,例如历史、政治、地理等背景都会对翻译的语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准确地把握被译文本的背景知识会使译者直接地了解文人的身世背景从而才能感同身受地进行原语信息活动。
在翻译活动进行前除了要了解文人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外,了解作者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也是尤为重要的。了解作者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也可以理解为文学鉴赏中的“知人论世”。不同的身世背景会造就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阅历也会使创作风格和方向发生转变,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有助于译者了解并认识作者寄托在作品上的感情,进而让用词表达更为贴切。
若想将一个文本的意境淋漓尽致地用另一种语言翻译出来,首先要考虑的准则就是读者的接受程度,能否让读者尽可能地体会和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如:广阔、优美、悠远、生动等。因此要兼顾考虑文化的差异,翻译时的手法和整体的风格能否将意境表达出来并且是否易于读者阅读和接受是对译者一个极大的考验。
我国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曾经在翻译《为女兵题照》中的“不爱红妆爱武装”时,将“红装”译为“power the face(涂脂抹粉)”,武装则译为“face the powder(面对硝烟)”。这段话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红”与“武”的对应,以及“装”的重复。这样兼顾具有意、音、形三者使翻译更加准确。因此,尽管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但如果译者可以准确地把握作者想表达的感情,斟酌用词也依然可以传达出相同的意境。
再如,李清照《声声慢》开头的七对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而且“寻寻,清清,凄凄”属平声,“觅觅,冷冷,惨惨,戚戚”是仄声,平仄交替,除了音韵的美感还有感情的郁结,而大量的叠词运用更大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许渊冲先生将其译为“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 feel so sad,so drear,So lonely,without cheer.”尽管在译文中意思传达上有所发挥,但大体上还是遵从原文,而且押韵做的恰到好处,传达出了悲伤忧郁的意境。
总而言之,如果想把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准确地表达翻译出来,应该广泛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其次,了解读者地心里和如何表达能引起共鸣,最后,在翻译文本前了解其作者的生平经历和社会背景,研读注释都是确保翻译可以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步骤。由于中国语言的深奥性以及不同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因此,如何将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更好地翻译出来,仍需我们不断去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