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2020-12-08 14:23:46王天亮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王天亮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一中学,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核心素养视域下对于高中学生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不止步于常规性的课堂模式,而是结合本校的教学需求和学科进展,在众多化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为学生量身定做出更加适合他们的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能够帮助高中学生更加认真对待这一门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和养成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校本课程的内涵以及优势价值

校本课程的推进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出现的,目的在于实现教学的特色化创新改革,在各校区进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特色重点学科课程的开发。从宏观层面看校本课程需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科本身的教学状况进行专业和科学的编写,能够带给学生更多新鲜、有趣的课堂,这种专门为了学生而设计推出的专属课堂能够展现出学校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视,通过制定课程的形式实现突破性教学进展[1]。从微观的教学策略上看,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探索更多的兴趣教学,而是立足于学生常态学习中的这些主要学科进行个性化的编辑,在大一统的教学课程中能够凸显出独特的价值作用。

校本课程的优势其一在于能够调动各学科教师们的教学动力,认真对待当前的教学工作,在总结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集结学校教师群体的智慧,编制出更多有益于学生理解和知识深化的课程。其二在于课程与学生的适配性更强,与针对全国范围内的教学模式,校本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合理地对应学生的科目进行适时地改革。其三在于能够显示出学校的教学特色,从课程的编制和实施的过程,能够将学校教学理念进行对外输出,在科学的课程设置中体现学校教学质量。

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高中化学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

(一)课程方向:制定紧跟化学学科发展需求

开发课程的第一步需要明确课程的方向性要素,这是进行课程编制的关键环节。在方向上需要与传统课程有所区别,教师们需要根据现阶段化学理论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新兴知识和实践的更新,是课程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社会需要。例如,在人教版化学必修二中对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一节中,保护环境的措施从“低碳出行”到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都是为了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来保护我们生存环境,新能源汽车就是在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新产物,学生在学习加强对此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立足化学理论基础深化实践能力

从教学内容的开发中还是需要立足于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拓展,不能完全脱离当前的教学进度,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填充,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中,需要基础生活中腐蚀的原理深化理解,通过对应的化学物质反应隔绝达到防护的目的,这些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化学实验的过程。将其作为一种专题性的校本课程,进行重点的讲解和探究。

(三)课堂模式:传统课堂与新媒体课堂相结合

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应与传统课堂产生差异,通过提升学生兴趣点来达到教学目的。可以采取教室内开展教学的模式,也可以尝试开发和录制线上的校本课程,使学生实现自由的学习空间。在教学模式中可以更加趣味化,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可以在探究化学物质时对生活中常见的香烟展开研究,对于尼古丁、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有害性进行详尽分析,从而提醒学生们吸烟对于身体的危害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从多方位加强校本课程的效果。

(四)评价机制:根据学生真实反馈调整课程细节

课程的开发与完善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作为课程发布的对象,学生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发布调查问卷征集学生的想法,根据其中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展开课程调整,与学生一起不断致力于完善校本课程的系统性和创新性。

三、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校本课程的有效措施

(一)引入化学校本课程,发挥实际作用

在进行常态化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接受校本课程的介入,需要慢慢给学生灌输课程教学优势,在提升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展更多的化学技能拓展,促进学生对化学实验步骤流程的熟悉,以及对于器具、设备的正确使用。要使校本课程在化学教育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不断探索化学这门课程与生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和推广,不断掌握创新学习能力和对于知识的理解力。

(二)基于实验教学特点,引导思维创新

校本课程相较于传统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根据本地的情况展开生活化教学,例如在沿海地区给学生讲解课本中“海水的综合利用”一课,可以实际接触到海水,并通过收集、实验去真实研究净化和利用的过程。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跳脱出传统学习思维之外,展开丰富合理的学习想象力,在化学实践中发掘新大陆。

(三)加强课堂互动频次,评估学科进展

在实施正式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增加互动频次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于校本课程的满意度,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方向展开有目的性的课程实施策略,不断改进课程机制。通过效果进行化学学科进展的评估,开发出更多科学、可持续、独具特色的课程。

四、结束语

综上,学校联合化学科目教师组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展开针对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具有更多课程选择的权利,充分评估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自身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的目标性实施战略。在普通化学课程已经落后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时,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弥补这种教学差异和不足,增强学生的化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