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小鹦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幼儿园,广东 茂名 525000)
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首先,美术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幼儿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助于其与教师、同伴的情感交流,减少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从而更快地融入幼儿园。其次,美术是一门包含创造性的学科,能够引导幼儿自由发挥着自身的想象能力,从而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最后,美术教育是一种操作式教育,能够很好地锻炼幼儿手部、脑部以及眼部的协调能力。
首先,幼师应保证物资教学资源的充足,为幼儿提供良好、丰富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通常指的是,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一切有利于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材料,并为幼儿的绘画做足铺垫。例如,笔者会在班级内布置美术学习角,并在里面添置各类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以及画册等等。在开展美术活动时,笔者还会鼓励和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自由的创造。其次,幼师应保证美术环境具有较强的创造性。3-6的幼儿正处于爱表现的年龄,如若幼儿的表现能够得到教师或是其他同伴的赞扬时,则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与创造力,所以创造性、灵活性更强的美术环境更能满足幼儿强烈的表现欲望。例如,笔者经常组织一些主题美术活动,如水果主题、动物主题、植物主题等等。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自由挥发想象能力,利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喜爱的水果,利用剪刀剪出自己看过的花朵、动物,或是利用画笔画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家庭成员。在幼儿完成创作后,幼师应给予适当的表扬与肯定。这样的主题美术活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美术的创造灵感更多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幼儿美术活动的开展也不例外。同时,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稍显稚嫩,所以他们很多的创造性思维都是稍纵即逝的,很难将其融入美术的创造之中,所以幼师应注重鼓励和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在幼儿创造性思维得到启发时,立即开展有针对性的美术活动。例如,笔者在一次利用毛线开展美术活动时,班内的一位幼儿对同伴这样说道:“如果用这么漂亮的毛线做成头发,一定会非常漂亮的。”这时,笔者立即联想到其中的教学契机,并马上组织班上的幼儿对毛线进行讨论。随后,由学生自主选择毛线,根据自身的喜好与讨论的结果制作各类的物品。一部分幼儿将毛线编成各种颜色的辫子,也有一些幼儿将毛线做成彩虹、项链、手环或是小河等等。这种主题性与生活化较强的美术活动,既可以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与自主性,又能在讨论和制作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幼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尤其是绘画的过程,不要害怕或是担心幼儿做不好、画不好,而是要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以保证幼儿的合理想象与创造,注重启发幼儿进行再次的创造与思考,用添加、调整或是修正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例如,笔者在组织一次有关“小猪”的主题美术活动中,一些幼儿将笔者要求的圆形画成了椭圆形。这些幼儿在观察后,发现自己所画的“圆形”与笔者画的圆形存有较大的差异,进而表现地十分郁闷与沮丧。这时,笔者没有要求这些幼儿重新作画,而是让他们联想一起,天冷了小猪的耳朵会怎么样呢。在笔者正确的引导与启发下,有的幼儿在原来的图形下面,重新画出一个圆形,并将原本的椭圆形进行粉饰,当作小猪的帽子。因此,引导和启发的方式,不仅激发出幼儿的创造力,还减少错误绘画对幼儿绘画自信与热情的影响。
丰富多样的节日,使美术活动更具主题性,也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比如,母亲节和父亲节。在节日的当天,一些幼儿会给妈妈捏制花朵,也会给爸爸剪制皇冠,更会有一些幼儿利用笔和纸绘画全家福。通过绘画或手工的方式,不仅拉近孩子与父母间的距离,还能使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其乐融融。
总而言之,幼师在进行美术活动时,应注重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今后健康、全面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师应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绘画氛围,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与启发作用,深入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利用多样的节日开展创新性的美术活动,使幼儿的创造力与创新力变得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