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萍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教育体育局,江西 上饶 334100)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大多是按照教材内容来宣讲,这种教学比较机械,容易让学生觉得历史课枯燥,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历史故事作为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展开有效的互动,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历史故事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历史故事生动、感染,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同时,历史故事具有一定的悬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历史这门课程本身就比较枯燥,再加上教师实行的是“以本为本”的宣教方式,历史教学效果不理想。引用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历史课堂充满色彩,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同时,巧用历史故事,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1]。
在璀璨的历史文化中,有着许多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可以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是要想发挥历史故事应有的作用,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就必须紧扣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故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引用历史故事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结合这一点,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要训中教育性原则。教师所选择的历史故事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要让学生在历史故事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
只有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才不会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更加有劲。历史故事主要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单纯地口述历史故事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喜好,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有吸引力的历史故事,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历史故事呈现出来,进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去学习。
课堂导入是初中历史教学的起始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历史故事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历史故事,以历史故事为载体,导入课堂内容,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现高效课堂教学[2]。如,在“三国鼎立”这一课中,课前,教师可以讲述“董卓乱政”的故事,以此故事为载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这一课的历史知识产生兴趣。“董卓乱政”讲述的是董卓为了夺权,开始铲除反对者,通过残暴的手段掌握了朝廷。通过这一故事,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此时再倒入课堂内容,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采取的是“满堂灌”这种方式,所起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历史故事虽然讲述的也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但是它具有教育功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借用历史故事,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构建高效课堂[3]。如,在“鸦片战争”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还可以让学生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视频。在历史故事的指引下,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学生的知识记忆得到了深化。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只有这样,知识才能牢记在学生脑海中。以往,学生课后复习无非就是看看教材,读读笔记,其效果往往不理想。历史故事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以历史故事为载体,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复习,主动去探究历史知识,从而在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提升能力。作为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历史故事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故事,从而让学生在探究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4]。如,在“甲午中日战胜”这一课中,在讲解完这一课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找一找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出现了一些民族英雄的伟大事迹。通过让学生 探究民族英雄的伟大事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感。
综上,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以历史故事为教育资源和手段,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故事来辅助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要紧扣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有教育性、探究性的历史故事,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历史故事的学习中发展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