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0-12-08 14:23:46范忠山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范忠山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第二中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一、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提升效果不佳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虽然具有管理的绝对地位,其角色既是管理者,又是师长、朋友、协调者、沟通者等。而传统的管理观念将班主任的角色只固定在管理者的层面,而管理者的角色比较严肃且不接地气,这会给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带来较大的阻力。同时,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如果班主任的管理手段固守成规、万年不变,那么班主任所使用的班级管理办法将渐渐失去效果,学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行为现象将蔓延。可见,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会存在学生不受管、不服管的现象,也会存在学生得不到科学全面管理的现象,这些情况均反映着班主任管理水平的不足。而如果班主任长久持续地对先进管理观念缺乏补给,对创新管理办法缺乏应用,那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将停滞,效果更会不佳。

(二)班主任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

一方面,一些班主任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工作压力,如果其自我调节不好,将对其班级管理工作形成较大的影响,班主任无心关注学生的纪律和学习情况,缺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有效的沟通等现象将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压力,使他们形成心理压力的因素则是多样化的,有学习压力、家庭压力、情感压力等等,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对学生“心事”的发现、观察、沟通和疏导,学生无法及时地得到心理疏导,长期下来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

(三)班主任管理方式不适用所有学生

一般而言,多数学生都会“听进去”班主任的话,并在班主任的教导下对于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做出一定的改变,使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但更有一些学生并不会轻易地对班主任的教导有所反应,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多数班主任往往会出现暂时性的无法可用,可见班主任的管理方式还十分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无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立即做出反应,展开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改进策略

(一)调整管理观念 提高管理水平

班主任应在明确自身的班级管理任务的基础上,融合存在于自己身上的不同角色的特点进行柔性化的班级管理工作,遵循管理观念面向先进性发展的规律,展开科学化管理。因而目前,班主任应该做到不断地补给先进管理观念(包括个性化理念、全面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理念等),并灵活地应用创新办法。首先,班主任应具有对管理观念的更新和拔高的意识,并具有融合各种教育观念展开教育实践的能力。其次,班主任应不断拓宽自身的管理知识,尝试创新办法去解决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为进一步地提高管理水平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制定并落实对学生进行了解和沟通的计划

首先,面对不定时出现在班级管理环节的各种问题,尤其是面对复杂难解的问题时,班主任应做好自我调节,摒弃压力,时刻保持平常心地面对自己的日常工作。其次,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应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心事”,并能够及时地对“问题”学生展开沟通和疏导,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而,班主任应针对“学生为主”制定科学系统的管理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发现-观察-评价-沟通-疏导-反馈等一系列步骤,以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去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面向身心健康发展。

(三)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 采取个性化管理方式

在大趋势逐渐面向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发展规律,以更加个性化的管理方式,更加细节化的管理方案去展开班级管理活动,将管理的对象缩小到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管理。例如:针对单科成绩很差的学生,班主任应该进一步地对该学生为何单科学习不好进行调研,找到原因后,班主任可以针对该学生采取一定的办法(如兴趣引导法、情境法、游戏法等)去帮助他对本学科产生兴趣,对课堂学习更加投入,从而使他在本学科学习有所进步。

三、结论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提高其管理水平,首先应调整观念,以先进的管理观念做基础去展开班级管理工作。同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重视和尊重被管理对象,主动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沟通,并能够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差异性实施管理办法,使其班级管理能够更广泛地辐射所有学生,从而使整个班级集体面向优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