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霞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吴铺镇中心幼儿园,湖北 孝感 432509)
在目前阶段的学前教育过程中,幼儿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不良习惯,卫生、学习和人际交往。造成这些不良习惯的原因有很多,学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等等都是造成幼儿不良习惯的关键点。然而,卫生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中幼儿的身心健康,这也是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在目前阶段主要是因为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并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的出现使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能从事的劳动过少,导致幼儿并没有热爱劳动的概念。在学习上的表现大部分是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并不完善,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很多事物都表现出好奇心,难以真正在学习的道路上夯实脚步。而且大部分父母由于对幼儿的溺爱和过分保护,会限制幼儿的活动,使幼儿缺少与人相处和待人接物的经验。在幼儿园与其他伙伴之间出现矛盾时,家庭也会过多的干预,造成幼儿在过分的保护之下更加娇气、任性,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和知识。
好奇心强、贪玩是幼儿的天性,这虽然是弊端,但也是特点,教师可以抓住幼儿的心理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现阶段在当代的教育背景之下,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之中备受宠爱、过分保护,所以大多时候幼儿都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态度,大多自私,在幼儿园同学之间的交往过程中也经常会因为小事出现摩擦,这十分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讲故事、玩游戏的活动环节,寓教于乐,将人生哲理与教学经验融入游戏和故事之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行为意识和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猜字谜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以组为单位彼此之间互出字谜,对猜得又快又多的小组教师要给予奖励,可以发放一些小卡片、小红花、糖果等等,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也可以使幼儿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游戏中学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优秀品格。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道德品质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促进幼儿形成更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积极与家庭教育相沟通,发挥家长的积极引导作用,使家长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避免幼儿养成一心利己的自私行为习惯。幼儿会在家长的引导作用下会以家长作为行为习惯的模仿对象,将其作为道德楷模而更好地养成自身的思想品格、行为习惯。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意思是言行的示范往往比口头教育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规范自身,在幼儿面前树立良好的行为模范,发挥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教师也同样如此,要严格要求自己,使用规范的文明语言,对待学生要一直保持和蔼的态度,举止端庄,从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教学环境之中规范自身习惯向健康发展。
不管是在教育教学的哪个阶段主体都是学生,在学前教育中,教师所面对的主体对象也是幼儿。幼儿在学前教育时期,各个方面都是在发展阶段,需要教师的行为引导和思维启发。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自主探索法最大程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可以主动的探索,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辅助以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可以自主探索。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一些寓言故事,如《三只小猪》,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讲述故事,教师也可以为幼儿留下悬念,更好地实现幼儿的自主探索,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活跃课堂氛围,使学前教育的课堂更加活泼,更适合幼儿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调整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以幼儿为教学主体,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发展和进步的基石,学前教育阶段作为学生的思想启蒙阶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打造更活泼的教学平台,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促进幼儿自主探索,从而全方位的培养幼儿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幼儿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