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2020-12-08 14:23:46王芳黄威叶君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王芳 黄威 叶君

(贵阳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出现的自杀和暴力事件越来越多,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刻不容缓。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发现,音乐这种跨越言和民族的声音,能够帮助学生舒缓情绪、放松心情,并且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们的情操和审美。之所以选择音乐教育这一方式,是因为音乐教育能够构建生动的艺术情景,使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可以随着音乐的起伏和音调的变化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了解音乐中潜在的价值观念。

一、音乐教育本质与价值

(一)音乐教育概述

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对音乐知识的普及和欣赏,能够让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有所提高。音乐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体系的某个学科,更看重的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反映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对美好事物敢于追求。另一方面,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在与他人进行艺术交流和互动时锻炼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二)音乐教育价值

音乐主要是通过人类的听觉来表达一些思想感情,与他人的情感上产生共鸣,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通过音乐人们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细腻,同时对音乐的理解也在逐渐得到丰满。在发忙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音乐凭借她独有的魅力,能够对人的心灵都起到净化,洗涤的作用。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审美体验价值。通过音乐教育创造出的艺术情景,让大学生能够参与音乐的美妙体验。让学生用心灵去体会到音符的变换和旋律的美妙。不同人对音乐的理解,可能稍有偏差,但是优美的音乐都可以让人们的情操得以升华。此外,音乐的教育包含创造性发展价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会激起他们的创造欲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将得到充分展示。长此以往,学生更富有想象力,在为人处事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乱象。此外,音乐也能够带来学生的社会交往价值。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同时能够帮助大学生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友好地与他人相处,也是音乐教育的一个实施目标。通过合唱、歌舞表演、合奏等多种活动方式,可以让学生养成团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不仅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同时也让学生的艺术才能得以展示,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最后音乐同样也带来了文化传承价值。不同时期的音乐均有其特色,是人类历史长河中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和传承。

二、大学生的不良心理现状

(一)情绪控制和抗挫能力较差

大学生正值青年时期,心理正处于不成熟和成熟的过渡期,是最具有活力和生机的一个年龄,但也是抗压和抗挫能力仍需增强的阶段。大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无论是生活和学习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下,遇到困难时,家长和老师能够及时地发现并帮助解决,但是升入大学后,很多学生就会远离家长的庇护,老师的监督也会宽松很多,很多事情需要自己独立解决,但是有些学生就不能及时地适应与成长,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自己一遇到困难就会产生情绪失控、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过激行为,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在上大学之前,许多父母就像孩子灌输除了学习什么也不能干的思想,给孩子在寒暑假报了大量的学科辅导班。大部分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每日在题海中苦苦钻研。对于人际交往可能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缺少与人交往的技巧。在步入大学后,与之前学习道路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人际交往是必不可少的,若是他们很难适应,在交流中使对方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再加上性格又有些内向孤僻,便很容易对人际交往产生恐惧,内心缺乏安全感,容易胡思乱想,产生怨恨他人或自己的不良心理。另外,大学的校园是允许谈恋爱的,但是在恋爱中,一些人对恋爱的对象过于依赖,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稍有波折就会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就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这种负面的情绪若是不能及时地化解,便很可能造成令人惋惜的后果。

(三)学习负担易引起的焦虑问题

虽然说大学要求多方面全面发展,但是对学习成绩的重视并没有减少,大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并且学习上的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更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大学中所学的知识并不比以往其他学习阶段的难度小,所以仍需大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但是,大学的时间是比较宽松的,可以靠自己来掌握,不像高中会有老师来进行严格监督。这样一来,很多缺少自律与自我安排的人,就会感觉学习压力比较大,而且,大学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一些学生想要名列前茅,拿到各类比赛的奖项和奖学金。但是成绩总不理想,就会感觉到无助与压力没有人能够给自己及时地鼓励,又缺乏心理上的帮助与疏导,久而久之,心中就会十分焦虑,造成心理上的一些问题。

三、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放松心情、调节不良情绪

音乐可以帮助学生发泄情绪、安抚心灵,当学生们感到生气或愤怒,可以借助大声唱歌或肆无忌惮的弹奏乐器来发泄情绪,使心中的怒火都排出去。在学生紧张焦虑时,可以试试平静轻缓地音乐,让心情随着缓慢地音调逐渐放松下来。人有悲欢离合,音乐也是这样,有的清新欢快,有的低沉悲伤,有的鼓舞人心,也有的催人泪下。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理要聆听不同的音乐,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并调节人的不良情绪,音乐教育便可以通过音乐的这一特点,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培养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昔日,孔子教学生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指的就是音乐,《论语》曰:“兴于诗,立于礼,成语乐。”可见,音乐教育在学生道德价值观形成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是一个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音乐教育中思想政治的教育便是一种美,学生们欣赏它,体验它,将其深刻地埋在心中,并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它。就像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歌曲,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他们唱着歌,拿着枪,闯过枪林弹雨,克服千难万险,去夺取一个个胜利。这些歌曲,在当今重新唱起,仍能让不少人依旧热血沸腾,唤起学生振兴祖国的激情。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唤起学生高尚真诚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音乐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行为和认知

人的性格不是天生带来的,而是在后天逐渐养成。需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去塑造和完善。大学生通过音乐教育了解音乐背后所蕴含的一些生意,能够停下匆忙的脚步,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从而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自己的思想情绪不仅得到了及时的调整,同时让自己融入这个世界,实现人格升华。在《成都》火的那段时间,歌词中提到的成都南边的某条老街也迅速火了起来,那里总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这是因为人们受到了歌词的影响,都想要感受一下歌曲所描绘出来的场景。在音乐教育中,若是教师有引导性的教学生一些歌曲,让他们感受到歌词中所描绘的美好,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像歌词中所描述的那样做,这样,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或许会在歌词或旋律中找到解决方法,心中的心结或许就会解开。除此之外,随着音乐教育不断地普及,一首首动听的音乐之间相互联系和想象,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地得到发散,在潜意识中能够创新出属于自己的乐曲。这就充分表明音乐教育不单单是向学生说明音符和五线谱,而是通过这些让人类的抽象思维得到调动,充分挖掘部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并加以放大,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

(四)加强校园音乐教育建设

大学校园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案的制定,从而开展相关的校园音乐活动。大学的学习不只仅在于课程上,更在于一系列的考试,入党,就业等人生必经的过程,这些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和负担。如果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及时调节就可能会导致一些过激行为,害人害己。通过音乐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让压抑的心灵得到释放。也增强了自信心。每月可以组织院系队伍和校级队伍定时展开音乐文化交流或者音乐节,让校园内的大学生能够加深对音乐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放松心情、调节不良情绪、培养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行为和认知等,对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