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日生活教育下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方法

2020-12-08 14:23:46刘芳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刘芳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城区幼儿园,江西 赣州 341000)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去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如简单的洗手、进餐时的习惯还有午睡等等。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自主动手能力也不足,还未形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培育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在和幼儿相处时充分认识到每个幼儿的独特性,由于家庭环境和个体素质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也会存在的比较大的差异。故而,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教师应该结合小班幼儿年龄吨的 特点,针对男女性别和不同的个性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笔者所带的班级是小班,小班阶段的幼儿年纪很小,在家里的时候一般都是由大人照顾着,很少自主动手,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差。不过针对幼儿个体的差异性,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去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比如有些幼儿比较活泼好动,那么就需要选择一些灵活性较强的方法来引导幼儿。例如在用餐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轮流当小组长,来进行管理用餐时的礼仪。这就要求小组长需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用餐时不交头接耳,集中精神认真用餐,坐姿要端正,不能随意打闹,给组员的幼儿做好榜样。对于在家里受到照顾比较多的幼儿,在培养其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时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来。比如幼师可以帮助孩子每天制定一个小目标,例如吃饭时不说话、认真洗手等等简单、容易完成的小任务,帮助幼儿形成自信心,每天都有一点小进步。幼儿教师应当针对幼儿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方式,才能行之有效。

二、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发展其实受到家庭方面很大的影响。那么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考虑到家庭的因素。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家庭因素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幼儿园要结合家庭开展幼儿一日生活教育,幼儿教师应该与幼儿家长有良好的沟通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让幼儿健康成长。

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学校学习生活。在家里受到大人的照顾较多,相对来说对家长更为依赖。这时候幼儿园对幼儿小班的教育就可更多地结合家庭教育,比如举办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笔者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个这样的案例,有一位幼儿非常不喜欢洗手,在用餐之前也不愿意去干净手来吃饭。后来通过与其父母沟通后得知,这位幼儿在家里的时候也是如此,吃饭前父母只好用湿纸巾给他擦干净手。为了让这位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便邀请他的家长来到幼儿园中,陪同孩子一起学习半天。有父母在身边,幼儿有了安全感,教师提醒幼儿用餐前洗手后,很自觉地就到水龙头前,还和其爸爸一起了洗手,在一旁的妈妈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幕,对这位幼儿夸奖有加。这次的亲子活动效果非常显著,不爱洗手的幼儿,渐渐地养成了爱洗手的良好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注重情境创设,营造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幼儿年龄尚小,喜欢模仿,基于这样的教育规律,幼儿教师可以为孩子创设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之中,不由自主地进行效方、模仿,进而让幼儿在周围环境的感染下,形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的自主生活能力。情境创设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播放相关的音乐、布置相关的板报横幅、为幼儿创设实践的情境等等。

比如,教师可以在幼儿用餐之前播放《洗手歌》,让幼儿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跟着哼唱,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让幼儿形成认真洗手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可以模仿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进行模仿。比如,幼儿在玩耍结束之后要把玩具收拾好,教师先主动收拾玩具,然后教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自己玩过的玩具就要自己放好。幼儿们看教师的行动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模仿,给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最后,幼儿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一些关于讲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海报等等,对幼儿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从而促使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结语: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关键阶段,对日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在一日生活教育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应该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加强家校合作、创设教育情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