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红
(乌兰浩特市河东幼儿园,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启蒙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幼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前提下,把生活教育理论充分融入幼儿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生活体验,让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更能有利于幼儿教育,帮助孩子们幼儿更加健康快乐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幼儿园音乐课堂主要是给孩子们播放一些儿童歌曲,然后再由老师们领着幼儿学唱,如此反复。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小,以娱乐为主,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病。比如,孩子们通过音乐学到的知识点不多,使孩子们认为音乐课其实就是唱歌课,对今后孩子们音乐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孩子们无法通过音乐课堂学习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点。这种认识不仅教师队伍有,相当数量的家长也觉得音乐课对孩子的学习帮助不大,仅仅是一种娱乐消遣的内容而已,没有对音乐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致使孩子们在学习时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缺乏音乐方面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当前存在的这些状况,对于孩子音乐教育和老师课堂教学来说,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只有让学校和家庭充分意识到当前音乐教育的不足,不断优化改进幼儿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把生活教育理论充分融入音乐教学课堂中,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能够接触更多优秀的音乐,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同样也来源于生活。我们不难发现,音乐中的生活和生活中的音乐是互为一体、相互融通的。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尝试把音乐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在学习和欣赏音乐时,感知到日常生活的影响,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较快地联想到相关的音乐课堂内容,培养和保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幼儿音乐课堂中,多数老师们都是直奔主题。主要把学会唱哪首歌或者是掌握那种音乐知识点作为目标计划,整堂课基本上都是纯实践或是纯理论内容,孩子们开始有一定的兴趣,但时间一长,这种兴趣就会慢慢消失或弱化。同时,由于反复的练习或听讲,使得小孩子们就会感觉很疲倦,兴趣逐步下降,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时,如果整堂课都是在跟唱,对于发育期的孩子声带也易带来损害,导致后面的练习参与不积极。假如整节课都是在讲音乐理论,对于认知能力十分有限的孩子们来更是乏味,无法引起思想共鸣。为避免这些状况,只有把生活教育理论充分融合进去,使得孩子们学习时做到张弛有度,不断把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有趣的生活体验中慢慢找回,让多彩有趣的生活实践帮助孩子放松心情。
比如老师在教孩子们《小老鼠上灯台》这首歌时,前期就可以先给他们观看关于老鼠的一些动画片,像《汤姆和杰瑞》或者是《米老鼠和唐老鸭》等,让孩子们对老鼠有个直观形象的感受,让孩子们知道小老鼠滑稽可笑的生动形象,能够把孩子们对于老鼠的兴趣带到课堂中去,也可尝试问孩子们“大家对于爬灯台老鼠的形象是什么样子呢?”。孩子们就会联想到杰瑞或是米老鼠的滑稽逗乐的样子。在孩子们回答之后,老师可给他们播放这首歌的动画片,让孩子们的思路随着音乐渐进不断激发出来,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唱歌的兴趣,也能够联想到老鼠从灯台上滚落下来的滑稽场景。这时候老师再让孩子们进行跟唱,此时孩子们兴趣高涨,也不会感觉到疲倦。在孩子们跟唱几次后。老师们再接着给他们讲述日常生活中关于老鼠的一些常识。只要孩子们逐步学会演唱这首歌曲,老师把孩子的日常生活体验和感受更多地融入课堂中,再让孩子们自己独立演唱,这样的效果更为明显,孩子的学习热情也得到了激发和保护。
除课堂中融入生活理论和常识之外,老师们还应该在孩子的课间活动中适当传授生活和音乐关联的知识点,可组织孩子们在课间活动中回忆音乐课堂学到的东西。再结合课间游戏活动,主动引导孩子们独立演唱歌曲,增加他们对音乐和生活的体验,使得孩子们对音乐学习产生更多兴趣。
综上所述,幼儿音乐教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老师们只有不断开动脑筋,把生活教育理论与音乐教学充分融合起来,才能使得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和贴近实际,孩子们更容易掌握,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激发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