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

2020-12-08 14:23:46丁海红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丁海红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清水中学,江西 上饶 334106)

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来看,课堂上依然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样的教学十分机械,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能力很难得到提升与发展。新课程的提出,要求教学必须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种要求下,语文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一、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分析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够立足社会发展的品质和能力,与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是祖国发展的重要储备军,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立足社会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社会的持续发展。初中语文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这门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可以彰显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价值,让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熏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从而为其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只有重视起主体作用,才能有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要想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课。先给学生准备课件的时间,在学生准备好后,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解自己的成果。让学生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久而久之,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

语文这门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竹影》这一课中,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幼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描竹影的有趣游戏,以此引出对中国化的艺术体验。竹子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竹子的形状、竹影有什么特点,然后再导入课文学习。以生活素材为载体,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社会发展中更好地立足。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小组合作这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2]。如,《使至塞上》这首诗中,古诗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学生学习起来有着一定的难度,在教习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这种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之间可以有效互动,启发思维发展。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四)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探究式教学符合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应用探究式教学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3]。如,在《济南的冬天》这一课中,结合这一课内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征?,作者在文中用来哪些自居来赞美济南的冬天?”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集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阅读

阅读是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升华的重要路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想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不仅要依靠课堂教学,还需要加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通过不断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多读课文,从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升华情感[4]。另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推进他们喜欢的书籍和杂志,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提升素养和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阅读质量的检查,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果,对阅读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以此激励他们继续阅读。

三、结语

综上,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策略地引导学生学习,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